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美丽乡村的旅游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02-19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贞丰县纳孔村:专注旅游的村寨

  顺着蜿蜒的三岔河沿岸行驶,窗外的风景大致勾勒出者相镇纳孔村的模样。

  统一风格的布依族民居结合现代审美,既有实用性也不落俗套。常见的波斯菊有1米多高,游人一头扎进花丛中,像潜入一片五彩斑斓的海洋一般。工作日的露营基地游客稀少,帐篷随意散落在视野开阔的草坪上,仿佛还能感受到天亮前的狂欢氛围。

  显然,这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无论是地里种的、村里建的,还是河里游的,所有的东西都在明确地为一件事情服务,那就是旅游。一切以发展旅游业为基本原则,让贵州西南地区的这个布依族村寨懂得如何自我经营,就连路边经营小店的村民,也因常年与游客打交道,早已习惯了天南地北的口音,和谁都能聊上两句。

  见到村支书岑立江后,他果然三句话离不开“旅游”二字。

  “村里有好几个公司,县里的旅游平台公司最早入驻,对纳孔村的旅游进行开发和管理;浙江商会的公司主要经营客栈、酒店。有一个水上娱乐公司,开发水上项目。还有个公司专门开发‘夜经济’。我们村级合作社在2015年就成立了,打造了花海,也参与一些项目开发……”岑立江滔滔不绝,将参与纳孔村旅游开发的机构如竹筒倒豆子般细细数来。

  据岑立江所说,纳孔村的旅游发展意识早在2004年就已觉醒,“可以说,在整个者相镇,我们纳孔村的发展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的。我认为这多少和村民们见多识广有关系。”

  过去,纳孔村老屋场组是者相镇的集市所在地,赶“老屋场”早已成了者相镇人们的共同记忆。南来北往的人们汇聚于此开展交易,在讨价还价中不断打磨,纳孔村的人所掌握的生意之道多少比其他人更多一些。“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村的人就懂得用反季节水果来提高收入了。”岑立江毫不掩饰对这套“生意经”的赞赏。

  那时,不少地方兴起一阵种植椪柑的风潮。每年十一二月,椪柑大量上市,但很快就因为产能过剩导致跌价。聪明的纳孔村人并没有被市场左右,他们通过地窖等将椪柑进行储藏保鲜,直到春节时才推到集市上进行销售。如此一来,过去每公斤只售2元钱的椪柑,在春节能售出每公斤6元钱的高价,巧妙的时间差,让纳孔村人挣得盆满钵满。

  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岑立江看来已经刻入了纳孔人的骨血里,包括他自己也十分善用这种思维。

  1997年,岑立江便外出务工。在城镇化建设刚刚兴起时,他选择了一门新兴的产业——制造罗马柱。这种充满异国风情的建材在当时并不多见,岑立江自然能占领不小的市场。10年后,他回乡建起了村里第二栋具有现代风格的砖瓦房,之后,便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此时的纳孔村,在整个贞丰县已小有名气。这个布依族村寨临近绵延10余公里的三岔河,民族风情浓郁,加上2004年“贞丰布依族风情节”的助推,更是让人们对纳孔村十分向往。过去,唯一阻拦此地旅游发展的只有交通问题,泥泞的小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直到2008年并村之后,贞丰县提出将三岔河打造成景区,纳孔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陆续开始启动。

  回乡当上村干部的岑立江,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变化。短短几年,县里的统一打造让纳孔村彻底换了一副面貌,一些嫁到村外多年的妇女,回乡探亲时甚至找不到娘家的老屋了。

  随着贵州省浙江商会被引进到村里进行投资,客栈、民宿、农家乐在当地兴起,到2015年,村里的农家乐多达二三十家。有丰富生意经验的岑立江,眼看着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便和妻子决定赶一趟“时髦”,定制了一辆餐车在景区里售卖炸洋芋、凉粉等小吃,仅一年的时间,他们竟挣了10多万元!

  当然,这一年里,村里也没有歇着。由于景区内项目单一,不利于长远发展,村里便筹资成立了村级合作社,流转100多亩土地,开发花海项目。在流转土地这个问题上,岑立江等村干部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仅需简单开会动员,村民们便积极响应,原因非常简单,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种植粮食只能填饱肚子,还不如把土地进行整合,还能增值。

  花海成功打造,村里的基础设施同步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在此时,岑立江见到了一位老朋友。

  这位老朋友是隔壁猫坡村的村民黄汉权。他在部队当了8年兵,2011年退役回乡后,与父亲在纳孔村经营一家民办学校。2016年,民办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停办,黄汉权便在纳孔村租来一片土地开办起了农家乐。到了2017年,他再度找到岑立江等村干部商量,提出希望再将民办学校的那块土地租过来,开办新的农家乐。

  双方一拍即合,曾经的校舍被改造为16间包房和8间民宿,操场也被一分为二,一边用来停车,一边摆了15张桌子,农家乐的名字则定为“珉权山庄”。贞丰县和者相镇对纳孔村不遗余力地宣传,间接帮助黄汉权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他的山庄为10余位村民提供了岗位,每人每月能挣到26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工资。黄汉权早在退役时就对乡村生活心生向往,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就能在老家用这种方式回归田园。

  离开珉权山庄,岑立江带着我登上横跨三岔河的那座大桥,桥头精心设计了停车的区域,桥上也标示了最佳拍照视角的位置。三岔河的河水在我们脚下向东缓缓流去,推出层层叠叠的波纹。桥下,有人静静坐在岸边垂钓;桥上,游客举着手机拍下美景。岑立江又说起了旅游的事:“你知道的吧?2015年的时候,纳孔村就获批为贵州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2020年又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我们不打算把心思花在其他种植养殖产业上,就算要种点什么,那也是要为旅游服务的。”他说这话时,看起来无比坚定,显然心里已然有了一个计划。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216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