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立法工作 > 正文

推进垃圾分类,如何再发力

发布时间:2021-12-1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人大网

  我省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5万吨,近六成采用填埋形式处理,这给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压力。破解“垃圾围城”,亟须推进垃圾分类。

  明年1月1日起,《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立法之后如何有力有效推进,成为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知识普及当先行一步

  “打包饭菜的饭盒,是厨余垃圾还是有害垃圾?”“吃羊肉串,签子属于哪种垃圾?”……自打条例通过,“垃圾怎么分”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

  “垃圾分类,首先要知道怎么分。”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处处长朱卫荣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我省出台的分类标准相对简单,但毕竟是新生事物,一知半解的人不在少数,知识普及当先行一步。

  “垃圾分类是环保必需,更是生活方式、社会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朱卫荣认为,要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学校教育环节必不可少。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一处处长刘汉春看来,除了教育的潜移默化,还需要深入人心的宣传。“比如,开发垃圾分类小程序、小游戏,邀请市民参观垃圾分类后端环节等。”

  然而,新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和德国两国从开始倡导到规范化运作经历了至少20年,推广垃圾分类毫无捷径可走。”朱卫荣表示,“就像乘车系安全带,经过多年宣传推广,已经从‘多此一举’到‘不可或缺’。”

  共治共管是重要抓手

  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却是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协力推进,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城建处处长巨利军表示。

  “当务之急是解决目前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设施不足问题。”朱卫荣认为,当垃圾处理末端不具备相应处理能力时,混装混运现象必然会发生,而在分类链条中任意一环做不到位,整个垃圾分类推进就会功亏一篑。

  目前,我省正在加速补齐处理设施短板。今年,全省集中建设4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和一批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后我省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将主要以无害化焚烧为主,年底将实现每个设区市一座以上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共治共管是重要抓手。”刘汉春建议,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从党员示范、上门宣传、定点值守到建立“红黑榜”,通过发挥邻里帮带、志愿者服务等作用,有效缓解执法者鞭长莫及困境。

  “民意表达通畅,各方利益得到最大化满足,政策推行起来才能顺畅高效。”朱卫荣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的小区规定500户设一个垃圾投放点,可有些居民不同意,他们从家里走到投放点要15分钟。怎样布局才科学合理?让居民们坐在一起协商,商量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位置,难点痛点就会迎刃而解。

  执法必严是长治之基

  在巨利军看来,此前多地探索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最大困难在于“只有软约束,没有强制力”。“此次立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垃圾分类有了强有力的法规支撑。”他说。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垃圾分类推行不错的国家,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从严执法。”朱卫荣介绍,比如新加坡政府成立巡视队进行不定期巡查,乱扔垃圾必受严惩。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这必然是一场持久战,而立法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刘汉春表示,这场持久战还需要执法的及时跟进,省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启动执法检查,切实推动条例落地见效。


原文链接:http://www.hbrd.gov.cn/system/2020/08/06/10040774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