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探索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20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对于如何“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创新性实践,提供了一个方案——“万名代表下基层”。

  近年来,北京探索的“万名代表下基层”,已经在立法修法和人大监督工作中不断得到运用和完善,并逐渐由一种做法上升为一种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北京经验”,成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立法民意征求直通一线

  9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北京创造的“为民服务机制”,自此有了“为民服务法”的保驾护航。

  2019年,北京市建立起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接诉即办机制,各区、各部门、343个街道(乡镇)、市属44家国有企业全部纳入接诉即办体系,推动了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为总结固化创新成果,保障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北京市委在2020年10月出台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接诉即办”立法任务。同年1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立法立项。

  立法工作启动之后,全市上万名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

  北京市人大代表伊然把条例草案做成PPT,将所在社区中曾涉及或者容易涉及12345热线的人们召集在一起,逐条为大家宣讲、解读,并听取大家的意见;海淀区人大常委会把代表们走访基层听到的建议汇集成一本“书”,送至北京市人大代表案头,希望“厚重”的民意能被充分地表达。

  草案二审前,全市11000余名人大代表,以340个代表之家、2938个代表联络站及社区、村镇为依托,与6.7万名市民群众“面对面”,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增设反馈渠道,7500余条建议再为立法“支招”。

  草案三审前,市委统一部署,市领导以普通人大代表身份带队相继深入各区,在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里再次与市民群众坐在一起。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依靠“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拉近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王荣梅说,《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过程中,万余名人大代表进“家”“站”征求社区百姓意见,让立法“民意征求”直抵基层、直通一线,走到居民和代表身边,是“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的又一次延伸和升华,体现了鲜明的北京特色,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

  三级人大代表下沉基层

  其实,“万名代表下基层”征求意见这一做法,在北京人大工作中早有先例。

  2019年,北京市为推进《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工作,首创了“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

  在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修订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走进街道社区,围绕是否应该总量控制、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等8个关键问题,面对面听取市民群众意见建议。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全部27名市领导率先行动,1.2万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全市247个代表之家、2348个代表联络站直接听取群众意见。

  这是北京市首次在法规草案形成阶段,就将拟修订的内容,通过人大代表在群众中征求意见。

  2020年,北京市又进一步拓展了“万名代表下基层”的活动范围——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通过“三边”(身边、周边、路边)检查,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从7月一直到10月下旬,1.3万余名人大代表共对5627个小区、3329个村、11302处公共机构或场所进行了检查。

  两年时间里,“万名代表下基层”这一创新实践,从“全民参与修条例”过渡到了“深入基层‘查三边’”,不仅是立法时汇聚民意的法宝,也成为监督时的一柄利剑。此后,“万名代表下基层”逐渐由“做法”上升为经验机制,在多部法规的立法和执法检查中得到运用。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主任郝志兰说,在立法修法和监督工作中,北京市三级人大代表同时下沉基层、深入群众,能够比较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意,使立法修法工作更能反映群众呼声,使人大监督工作更具实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践行。

  筑牢保障群众健康防线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巨大挑战,也对立法工作提出新需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去年2月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对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发展需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20部公共卫生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工作。

  新增的紧急立法项目《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即是其中之一。2020年2月开展调研,5月立项,7月提请一次审议,9月二审全票通过。从法规立项到出台,仅用时5个月。

  “在立法过程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吸纳了基层社区工作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各级人大代表的900多条意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规律,发挥了首都科技创新优势和医疗资源集中的优势,强化了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丛骆骆说,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到首都2100多万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关系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

  今年,为进一步推动完善首都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保障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应急条例》执法检查列为重点监督工作。执法检查在“明察”外,还增加了人大代表“暗访”的力度和频次,利用“明察暗访”双面“利器”,提高检查实效。从3月到8月,以“人大代表在基层,条例落实齐行动”为主题,组织人大代表5000余人次,检查所在小区、社区(村)、单位及公共场所四方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点位达1000余处。

  丛骆骆说,在“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的推动下,《应急条例》的立法和监督工作,更好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树立全周期风险管理意识,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依法推进了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力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法治防线。(记者 蒲晓磊 王斌)

  编辑:谭敏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1/11-16/1350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