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21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马秀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就业公共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整合就业公共服务力量

  (一)健全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村(社区)通过整合社区工作者、村支两委、劳动保障协管员等工作力量,强化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配备。目前,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乡镇(街道)1514个,配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社区(行政村)15555个,到2024年底,逐步实现乡镇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全覆盖,村(社区)就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0%。

  (二)健全零工服务体系。在目前县(区)级零工市场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零工服务向乡镇、大型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覆盖,同时推广线上零工市场,打破区域零工市场限制,提升零工服务的便捷性。目前,全省建设零工市场144个,零工驿站1868个。2024年底前,实现乡镇零工服务全覆盖,逐步覆盖大型社区及易地搬迁安置区。

  (三)推动村级就业公共服务站建设。整合金融机构、运营商等多方资源,建设村级就业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劳务输出、岗位推荐、补贴申领、用工维权等服务。目前,全省共有5063个村级就业服务站。

  (四)提升就业公共服务队伍素质。在常态化开展基层就业服务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练兵比武、优秀基层就业指导人员评选等活动,提升基层队伍素质。2022年,我省2名基层就业公共服务人员参加全国第二届公共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并荣获星级选手称号。

  二、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

  (一)引进优质市场化人力资源机构。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其与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合资、收购、参股、联营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43家。

  (二)构建人力资源行业与产业对接协同体系。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主动对接重要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打通专业人才开发、引进、流动、配置链条,开展“组团式”“一条龙”“点对点”的用工保障和人才寻访等服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如中国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贵安新区分园紧紧围绕数据中心集聚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推动人力资源专业融合发展。

  (三)加强人力资源平台载体集聚发展。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撑体系,完善产业园省、市、县三级联管共建机制,接续推动已建成产业园扩容升级、提质增效。建立产业园交流协作机制,支持跨地区联合建园,构建“线上园”“云上园”。

  三、强化大数据赋能就业公共服务

  (一)加快基础信息库建设。依托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和业务经办系统,通过与民政、教育、公安、乡村振兴、市场监管等外部数据资源交互和共享,建设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基础资源库,对不同服务群体开展标签画像,通过精准识别失业人员、精确感知就业需求,提高岗位匹配精准度。

  (二)加强就业信息业务协同。重塑就业管理服务流程,建立“就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项业务联办机制,多途径、多渠道动态监测劳动者就失业状态,及时发现失业人员并实时推送至基层开展精准就业服务。

  (三)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完善贵州公共招聘网功能,充分运用“贵州人社”小程序、APP、12333电话等多种渠道,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业服务。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持续整合社区工作者、村支两委、劳动保障协管员等工作力量,充实就业公共服务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大数据赋能,不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gzdt/dbgz/yajy/202409/t20240919_857266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