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退伍不褪色的人大代表张昌华

发布时间:2024-08-14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人大

  近年来,嘉鱼县渡普镇杨家咀村向内挖潜转型发展,向外借力招商引资,一步一步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与嘉鱼县渡普镇杨家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昌华的扎实工作和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张昌华1996年12月退伍,之后在广州务工,2009年回到村里创业,2012年进入村“两委”,2018年11月当选为杨家咀村书记、主任,2021年当选县人大代表。

  扶贫小车间 生产大幸福

  “哒哒哒,哒哒哒……”走进“扶贫车间”唯衣服装厂,几十台缝纫机飞转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流水生产线的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手脚麻利地忙活着,裁剪、压线、填充合缝……不一会,一件件崭新的衣服在他们手中制作完成。

  “二十年前,我们杨家咀村有许多村民在广东各地服装厂打工,我退伍后也在广州的服装厂工作了近十年,后来不少村民把技术带回村里,开办家庭制衣作坊,慢慢在汉正街打出了名气。”张昌华介绍道。

  后来,小作坊经过合伙、兼并、淘汰,逐渐形成了3家规模较大的制衣企业。其中,张昌华创办的唯衣服装厂是杨家咀村服装加工业发展的典型,该厂由3家小制衣厂合并组成,总投资500万元,占地10亩,拥有各类制衣设备80余台。2018年3月,公司建成投产,年产成衣10余万件,年产值达600余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该厂被授予“扶贫车间”称号。为更好发挥车间作用,张昌华多次到企业谈订单,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车间终于开始走上正轨,吸纳村民就业60余人,其中贫困户13人、残疾人3人、留守妇女36人,真正做到了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家住蒲圻湖村的村民罗永祥在这里找到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扶贫车间真好,不出远门就可以每个月挣到4000多元,还能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举两得。”他说,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也都在这里工作,全家摆脱了贫困。

  “我们这里主要是生产工装,生产订单比较稳定。”张昌华说,他将继续扩大帮扶车间的规模,积极对接各类企业,争取更多订单,打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盘活小资产 招引大项目

  “杨家咀村产业发展空间狭小,主要是缺少产业发展用地,招引来的项目经常面临落地难的窘境。面对这种困境,我们积极向内挖潜,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激活闲置资产,服务项目落地。”张昌华说。

  2017年,宏博医疗有意落户杨家咀村,却因企业用地问题陷入两难。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张昌华带着村两委通过多方协商,将原来老农机厂的20余亩土地腾出来,转给这家企业落户。

  据了解,宏博医疗投资300万元建厂,当年投产见效,年产值400余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工资3000元-7000元。通过“腾笼换鸟”这种工作思路,杨家咀村后续又引进落户了4家企业,实现了村级招商引资的破冰突围。

  此后,杨家咀村进一步拓展招商思路,巧打政策牌、乡情牌、战友牌,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2022年,经本地企业家穿针引线,木材加工企业中楚弘公司落户杨家咀村,带动本地100余名村民就业,1个多亿的投资也成为渡普镇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办好小事情 守护大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县人大代表,张昌华始终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成心中的“大事”,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聚焦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回应民愿民盼,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丰收支渠是渡普镇重要农田水利设施,始建于50年代,灌溉面积达8000余亩。因年代久远,已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抗旱排涝灌溉需要。为此,今年1月,他向县人大会议主席团提交了关于丰收支渠改造工程的建议。在县人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通过在丰收支渠上游四组段新建拦水坝项目的方式,彻底解决了群众抗旱用水难的问题。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杨家咀村共修复防汛抗旱设施5座,新建2座泵站,对9公里大小沟渠进行清淤硬化,新修高标准农田2000亩,争取资金1600万元实施省级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项目,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几年来,张昌华认真履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听民意、汇民智,提出了多条惠民生的意见建议,先后争取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对杨家咀村三组、四组居民点进行绿化美化、小微水体改造和沟渠清淤;争取省级美丽移民乡村建设项目,对潘湾镇到杨家咀村道路两旁步道进行硬化绿化,修建排水设施;助力该村先后实施完成人居环境整治项目5个,总投资达650万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张昌华还通过多种帮扶手段,解决村民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困有所助的问题。全村38户低保户、8户五保户、62名残疾人、1名孤儿都被纳入民政救助范围,111户48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还建有一家民营福利院,为46名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张昌华诚恳地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部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敢于碰硬优良作风,让我在家乡建设中如鱼得水;我也是一位人大代表,为百姓办实事、替群众代言是我的责任,我将不负重任带领大家奔上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王云、皮道琦、毛凌云)

  责任编辑:李靖


原文链接:http://www.hppc.gov.cn/p/347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