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宜兴市人大代表王育明:育贡米 引领乡村振兴 明初心 为民履职尽责

发布时间:2024-08-06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人大

  

  太湖西岸,褚店桥旁,水陆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宜人,宜兴市周铁镇前观村就坐落于此。虽然拥有良好的交通与生态条件,但是辖区面积小、企业项目少等因素始终制约着前观村的发展。如何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实现村民增收、乡村振兴,宜兴市人大代表、前观村党总支书记王育明用十余年时间交出了一份答案。

  一、与时俱进,褚店贡米“萌芽焕新”

  前观村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清朝时期,当地出产的“三桥米”(褚店桥、陈桥、黄庄桥)软糯飘香、成为“贡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种田农户越来越少,导致部分良田甚至出现抛荒现象,昔日“贡米”辉煌不再。

  经过充分的调研与摸索,王育明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带领前观村走出一条“振兴之路”,必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与时俱进,带领村干部与村民们勤干、巧干、苦干,方能克服困境阻碍,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2013年,王育明秉承因地制宜理念,结合褚店“三桥米”历史,萌生了创建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念头。王育明认为,创建专业种植合作社必须有成片连块的土地。然而,当时有不少农户并不愿意流转口粮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们村干部天天晚上去村民家做工作,一次沟通不够就多次沟通,一次上门未果便多次上门,耐心和他们说明专业种植合作社的优势作用。”王育明说。通过不断上门交流谈心,村民们都理解了王育明的良苦用心。最终,通过土地流转,王育明帮助村集体成功承包下251户农民田地,种植面积达632亩,顺利成立了宜兴市前观种植专业合作社。

  王育明知道,“三桥米”虽历史悠久,但若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进行全面革新。在王育明的主导下,合作社明确了发展目标,那就是在“三桥米”的基础上,打造打响“褚店贡米”品牌。从稻种的选择、插播,到日常的管护、施肥,再到收获后的加工、销售,全部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现播、管、收、加工全过程机械化。为提升作物品质,王育明遵循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趋势,进一步严格种植标准,规范种植流程,把关加工工序,切实让“褚店贡米”在市场中获得了好口碑。

  二、共同富裕,前观人民“结穗丰收”

  10年光阴,倾注了王育明及所有前观人的大量心血,形成了如今较为成熟的前观农业。目前,村级已流转农户土地1300余亩,规模种植面积达全村耕地面积80%以上,全部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销售。同时,为拓宽中高端市场,王育明深入市场、田间调研,亲自品尝、选种,成功引进“软香玉”“武运粳31号”等优质水稻品种,补足了原有市场短板。

  “村级经济强起来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要鼓起来,这才是共同富裕。”王育明表示,必须让前观村的村民们都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同时,王育明不断探索新的增收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全面扩大“褚店贡米”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极大提升村级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因为有历史积淀和优质口碑,现在的“褚店贡米”可谓供不应求,经常被消费者当作礼品寄到北京、上海等地。“褚店贡米”再度飘香,逐渐重现昔日贡米风采。

  “褚店贡米”先后获得了“江苏好大米”金奖、“无锡好米”银奖等荣誉,前观村也成功创建“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2023年,村农业总产值达6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4820元,较好地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级经济增强的目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宜兴市前观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人工种植到全程机械化,“褚店贡米”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村民农户从入不敷出到稳定增收,无不反映了前观农业发展的“结穗丰收”,亦是王育明深耕农村数十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生动实践。

  三、履职尽责,用心为民“纾困解难”

  “我既是村干部,又是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当选宜兴市人大代表以来,王育明始终牢记代表身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作为土生土长的“村上人”,王育明虽然城里有房,但他平时吃住都在乡下,既是因为对养育自己几十年的土地深怀感情,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与村民沟通交流。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与村民闲聊谈心,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急。

  王育明在日常走访中发现,随着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日益严峻,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在农村越来越突出。王育明在全面调研本村高龄老人的吃饭情况后,专门向镇人大主席团作了汇报。“如何加强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保障,解决好高龄、独居、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吃饭问题,是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我们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重点课题。”王育明说。

  2023年6月,周铁镇人大以“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为主题,在镇人大代表之家召开了每两月一次的“人大代表双月谈”,部分人大代表以及镇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30余人参加了座谈,大家围绕空巢独居老人吃饭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王育明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包括政府要全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要建立健全助餐服务监管、评估等机制,要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助餐服务,等等。

  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政府的力推下,老年助餐服务在全镇14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面覆盖,基本形成了“集中堂食+定点取餐+送餐上门”的10分钟助餐服务圈。王育明所在的前观村,则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考虑到村居较为分散,老人又大多腿脚不便,为了保障老人安全,采取全部送餐上门的服务模式。网格员和村干部化身免费“外卖员”,风雨无阻每天为全村40余位申请助餐服务的老人逐一上门送餐,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困扰高龄老人的“做饭愁、吃饭难”问题。

  四、为民代言,代表建议“落地开花”

  王育明认为,为民代言、传递民意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提出意见建议则是代表履职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些年来他始终坚持听真话、建真言、献良策,努力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为更好地听取民意,2022年6月,王育明根据上级建设人大代表“家站点”的工作要求,将前观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选址建在了“观园”门口。“观园”风景如画,是前观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将联络站建在此地,方便老百姓“登门”倾吐心声、表达诉求。联络站大门全天候向村民敞开,王育明闲暇时总喜欢到联络站坐一坐,与群众唠唠家常,在此过程中总能掌握“第一手”社情民意。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王育明积极为民发声,提出了很多有温度、接地气的意见建议。

  2024年7月初,王育明在联络站接待了家住前观聚富庄的徐奶奶。徐奶奶反映,她和一帮老姐妹经常结伴去分水集镇买菜,最近发现集镇有一些路段存在路面破损、凹凸不平等问题,她们一个老姐妹还不小心绊了一跤。王育明第一时间到现场踏勘,发现确实存在路面破损严重以及两侧路灯不亮、路边树木中空倒伏等安全隐患。恰逢镇二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之际,王育明便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向大会提交了一条关于分水集镇路面修复及路两侧亮化、绿化改造提升的建议。镇长第一时间进行了签批,目前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办理。

  因全域处于太湖一级保护区,周铁镇各村这些年为“治太保源”承受了巨大压力,工农商业发展受到巨大限制,原本效益良好的化工企业纷纷被迫关闭。王育明在充分调研论证后,向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太湖一级保护区村级脱困转化的建议”,积极争取市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市政府有关部门对该建议高度重视,通过统筹结余生态补偿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等措施,让为生态保护作出贡献与牺牲的单位得到合理补偿,让村民获得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切实增强村级持续增收能力。

  此外,王育明始终高度关注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热点,提出了关于“规划开通锡宜公交快速线”“持续优化校点布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蓝藻打捞处置、提高太湖治理效能”等一大批覆盖面广、普惠民生的意见建议。通过持续跟踪督办,这些意见建议不断落地落实,为前观村乃至全镇人民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朱烨)


原文链接:http://www.jsrd.gov.cn/dbyd/dbfc/202407/t20240726_5721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