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灌南县人大代表熊卫: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的“圆梦人”

发布时间:2024-07-09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人大

  

  近日,在灌南县百禄镇嵇桥村黄花菜种植基地,大片的黄花菜生长正旺,枝头上的黄花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开,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花丛间,几十名村民不断穿行,熟练地采摘着采摘、打包、装车,“今年收成又不错,这得十分感谢我们的熊书记!”

  熊卫,就是村民们口中的“熊书记”,灌南县百禄镇嵇桥村党总支部书记,灌南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扎根农村三十年,奉献在岗,带领村两委,以兴村富民为己任,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群众传递心声,向政府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担负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

  牢记嘱托 矢志兴村富民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实践活动以来,熊卫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之路,因地制宜挖掘优势产业,采用种植黄花菜的方式带动群众就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每年黄花菜采摘期,俨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阶段,小小黄花菜,种出了嵇桥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黄花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湿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且黄花菜的种植效益较高,而对土壤要求却不高,在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亩产可达1000-1200公斤。目前,嵇桥村充分利用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宣传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河塘地堰、荒芜庭院、沟渠小道广泛种植黄花菜。“今年我们在永兴庄、赵村、朱庄村等6个自然村庄按照有机标准种植黄花菜试点共130亩,每亩收益近五千元。”熊书记介绍,黄花菜的种植、采摘、晾晒等都需要大量人工,基地吸纳了本地村民100余人就近务工。同时,嵇桥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设冷链储藏室、黄花菜封装车间,实施黄花菜种植、收摘、晾晒、烘干、包装、销售为一体的自主经营模式,让黄花菜种植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推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履职尽责发挥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村党组织书记,在带领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熊卫始终秉持着“人大代表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理念,奔走在履职尽责的路上,主动走村入户,围绕“五进”活动,经常性到群众家里串门聊天,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帮扶困难群体,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每次人代会前,他都会深入自己的选区,倾听选民的呼声和诉求,把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在人代会上提交议案和建议做好准备。为方便联系选民和群众,他定期都会在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接待选民”、“两院”进家站等活动,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点对点帮助农户解决矛盾。他先后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优化“12345”政府公共平台工作机制的建议》《关于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的建议》《关于关于解决农村道路桥梁接坡处的“桥头跳车”现象的建议》等建议,均得到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

  

  优化环境 创建和美乡村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熊卫一直追求的工作目标。就任以来,他带领村两委全体人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产业大道铺设、沟塘疏浚、百村万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提升、沿线墙体彩绘美化等工程,还助推了厕所改造、危房整治等民生实事项目的开展。狭窄的小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沿线老旧污损的围墙变成了弘扬新农村风貌的展示墙、村庄上破损的菜园围挡变成整齐统一的景观篱笆……整治后的村庄既焕然一新,又保留着独特的乡土气息。此外,熊卫还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新修村级社戏大舞台、文体广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常态化开展文化演出活动,全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走访信访人员,处理了一系列的陈年矛盾,对有苗头的矛盾隐患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减少了非法上访和严重恶性事件的发生,嵇桥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卫生村”和“省示范卫生室”等多项荣誉。

  

  践行嘱托、唯有奋斗。“如今的嵇桥村,正乘着人居环境提升的东风,从‘一处美’向‘一村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而为2400多名嵇桥村人圆梦致富是我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谈及下一步工作,熊卫信心满怀。(王都 韩晶晶)


原文链接:http://www.jsrd.gov.cn/dbyd/dbfc/202406/t20240627_5715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