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舆情 > 正文

【北京】坚持人民至上 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3月,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党组第31次会议研究通过了《中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以下简称“实施要点”)。

  在实施要点的字里行间,凝聚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过去一年多来卓有成效的履职经验和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的深入思考。与实施要点出台相伴而生的,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中心所在、大局所需,紧扣群众所盼与人大所能,坚持人民至上,充满制度自信,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生动实践。

  立良法以行善治——让立法更好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北京市委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制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为本届人大届首之年立法的“重头戏”。在条例制定中,开门立法、汇集民意,扩大人民群众对立法的参与,凝聚起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参与制定条例的时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姜俊梅说:“条例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保障法、北京科技创新的基本法,也是一部具有统领意义的‘框架法’,为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法制保障体系搭建了基础框架。但是条例的这个定位,并不是在立法之初就马上明晰的,而是在立法过程中不断修正、逐渐凝聚起来的。”

  为了做好此项立法工作,组建由市级领导任双组长的立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20多个市委市政府部门。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意见“直通车”作用,市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怀柔科学城、上地街道、东城区工商联等多个立法联系点组织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市人大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市人大常委会还报请市委在市政协开展了立法协商,政协委员参与调研讨论。

  市人大代表发挥作用,通过列席常委会会议、科技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履职平台、代表会前集中活动等形式,广泛参与。2024年市人代会前,共有代表195人次提出245条意见;大会期间,共有64人次市人大代表提出了110条意见。根据各方面意见,条例草案不断修改完善。2024年1月2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条例已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实施要点明确提出,要提高立法质量,紧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把握北京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更好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姜俊梅说,条例的制定工作正是一次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实践。

  今年3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对比一审稿,二审稿加入了支持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科技人员与乡镇人民政府、村级组织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建立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科研试验实训基地等新内容。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像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这样的农村领域立法,我们在立法过程中,都会强调‘三有’——有首都站位、有三农情怀、有法治信仰。”

  “正是这样的站位、情怀和信仰,推动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尽可能地去吸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法规处处长蒋晓辉说,像科技小院、博士农场这样看起来有些“小众”的新内容,正是吸收了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为此,他们还专门到平谷区实地调研了科技小院和博士农场,认为有必要在法条中加入相关内容。

  监督工作突出人民性——让人大监督更好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

  医疗保障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怎么用?怎么管?今年3月25日下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医保基金使用专项监督,这也是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放说:“实施要点强调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把中心所在、大局所需、群众所盼与人大职责、本届人大所能紧密结合。在监督工作中,我们也正是这样做的。”她真切感受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格外关注提高“科学凝练监督议题”的能力,并将之作为增强监督针对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北京市人大的监督议题有一个重要的民意渠道来源——北京市12345接诉即办机制。李放说:“我们几乎在所有重大议题确定前,都会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去了解过去一年里热线的受理诉求情况。而医保作为重要的民生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去年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诉求中,医保等社会保障方面的诉求量居列前十。在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也提出了许多关于医保方面的建议,集中在医保支付报销、医保待遇、医保政策调整等问题上。”

  为全面掌握北京市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准确研判各类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托16个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调研。同时,利用网上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征求市区乡镇三级代表意见,拓展代表参与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调研组中有许多来自医院、医药企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还将开展一些专业化、小型化的蹲点调研,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这次监督重在切中医保体系建设的重点、法律法规落地的堵点、医保医疗医药政策联动推进的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广纳民意,对症下药。”李放说。

  作为来自医疗一线的市人大代表,王金辉去年“沉浸式”参与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执法检查。他感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更加突出人民性,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监督刚性和实效。

  “执法检查组把检查的重点放在了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密切、最直接的两个环节的问题上——市民拨打120急救电话是不是顺畅?120救护车能否及时到达病患身边并开展规范的救治和转运服务?这是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王金辉由衷地说。

  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感可知

  人大代表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力量。实施要点提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增强代表工作实效,更好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夯实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础。

  目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75名组成人员与496名市人大代表建立了直接联系,常态化地通过上门走访、邀请座谈、电话联络等方式,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北京市的1.6万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了全市的345个代表之家和2590个联络站,推动家站活动经常化,形成代表联系群众的基本依托;组建14个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代表在立法、监督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去年代表提交的774件建议全部依法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超过八成已被采纳吸收。

  今年3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文所作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4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意见的报告》(以下简称“意见”)受到北京市“一府两院”的高度关注。一些涉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的部门“等不及”意见最终版定稿,在李文刚报告完毕,就纷纷向代表工委的同志要过来,表示想要提前学习了解。

  这样的场景,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高质量的新举措、新尝试密不可分。

  2023年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履职第一年及时编写“一府两院”办理建议典型案例,并在今年市人代会上发放给“一府两院”各职能部门和各位人大代表作为参考。这份印发的材料里涉及17个典型案例和12家办理单位,大家看了都感到受益匪浅。典型案例有力地激励了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强化建议提出和办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让贯穿其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更加可感可知。

  为了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创新保障代表履职的方式,依托代表家站,通州区人大开展“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活动,丰台区人大开展“代表在倾听”活动,平谷区人大打造以“平谷民声”与“微网格”基层治理机制融合的群众身边家站阵地,朝阳区人大在街道和乡镇层面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助力代表更好为民履职。一些地方还通过“小院议事厅”“居民议事会”等让人大代表充分凝聚社情民意“最大公约数”。顺义区人大听取人大代表赵华建议,在国际社区组织外籍居民参加“Coffee morning”座谈会,并将有关诉求以代表建议的方式反映给相关部门。在推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外籍居民感受到中国式民主的魅力。

  与民意同步,与时代同向,与改革同频。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还安排了可再生能源利用、自动驾驶汽车等9个立法修法项目,将围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法一条例”、城市更新条例、养犬管理规定、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安排开展相关监督工作……人大依法履职步履稳健、奋力前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站在重要时间点和新的历史起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更好统筹推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更好释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效能,更好服务国家和首都工作大局。

  

  来源:中国人大网


原文链接:https://www.hljrd.gov.cn/content.html?id=6543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