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论坛 > 正文

密切联系群众应着力于三个转变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人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每一个代表都肩负着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近年来,地方人大代表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代表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仍存在“被代表”、“代而不表”、“表而不代”的现象。因此,提高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仍是当前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大代表要想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有新突破、新作为,就应着力于“三个转变”。

  首先,应着力于从单纯性组织安排向代表自觉行动转变。多年来,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往往因现行体制、代表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难以有效开展。即便根据组织安排开展活动,也往往是以集体活动为主,代表以个体形式难以开展活动。个别代表虽挤出时间开展了走访联系群众等活动,但因其影响力不大、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更不能有效推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使其履职热情大减。要使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令群众满意、代表满意,地方人大就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代表在联系群众时自觉从单纯性组织安排向代表自觉行动转变。一是加强对代表的培训,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建立有的放矢的科学培训计划,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代表具备为民的情怀、法治的理念和监督的勇气。二是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制度,切实增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保障力度。建立代表履职通报制度,增强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建立代表联系群众考核机制,确保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到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代表主动联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良好的权利保障环境,为代表创造一个敢于说话、敢于批评的良好氛围。

  其次,应着力于从单纯性感情联络向民生问题解决转变。作为人大代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群众观念、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实意推动百姓关注的好事实事落实。在一些代表的思想观念中,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就是跑跑基层,串串农户,与群众套近乎,了解一下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络。这些固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能使百姓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不能有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就会仅仅浮于表面,落不到实处。要推动代表联系群众落到实处,人大代表就要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尤其要以推动民生问题解决为目标。当前,上学难、看病难,住房保障、就业保障不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土地荒芜等民生问题尤显突出,亟待解决。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时,应以推动这些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每年推动一至两个民生问题得到解决,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群众得到实惠,有效提升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再次,应着力于从单纯性建言献策向主动做出表率转变。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时,积极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到权力机关以及有关部门,党和政府在了解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之后,依法科学地做出决策。另一方面,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沟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准确及时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群众之中。现阶段,人大代表不仅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要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特别是对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定要通过自身的感召力去宣传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去鼓舞激励群众。群众看到人大代表的率先垂范,就会进一步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真正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共处。


原文链接:http://www.sdrd.gov.cn/articles/ch00617/201705/e431d5a1-8fd8-4c8b-bfbe-3bbeaeb38ce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