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论坛 > 正文

【中国人大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人大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枝繁叶茂、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源于其扎根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寻、艰辛求索,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西方政治制度和模式都没有改变国家一盘散沙、人民苦难深重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进行了罢工工人大会、农民协会、苏维埃代表大会、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人民代表会议等一系列探索。1954年9月,12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都与其适宜的社会土壤息息相关,扎根沃野肥土,就会不断吸收养分而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源于其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引领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新时代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四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五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六个必须坚持”,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明确了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宪法实施提升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地方组织法等法律的修改完善,进一步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源于其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民主底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从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时的全民大讨论,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时人们纷纷建言献策;从各种形式的基层群众自治,到普通百姓对人大立法、监督等方面工作的深度参与……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全面贯彻、有效运行,推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转载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kgfb/202404/t20240410_436372.html

  

  责编:王娜娜 徐榕悦


原文链接:http://www.sdrd.gov.cn/articles/ch00617/202404/70d49eda-b599-4375-8b9b-f3057b6102b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