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临沂市沂水县沙沟镇人大代表联络站 化解企业“用工荒”难题

发布时间:2023-12-13 作者:特约通讯员 庞守臻 来源:本网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沙沟镇人大不断优化人大代表联络站职能,广泛开展“七联七助”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人大代表主动到企业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做到立查立报、督促整改,帮企业排忧解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人大代表在调研镇驻地一家企业时发现,该企业虽然位于镇驻地,交通便利,但仍存在严重的“用工荒”难题。某针织有限公司由国家大型企业即发集团出资1000万人民币建设的外贸型企业,企业占地110余亩,所加工的服装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创汇型企业。企业现有生产线4条,可安置300余人就业。但是由于宣传、服务不到位,只招收了140名工人,导致企业原有的4条生产线,只有1条正常生产,出现严重的“用工荒”。

企业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关乎民生就业。针对发现问题,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们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总结了企业招工难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宣传不到位,就业信息发布渠道不畅通,群众知晓率低。企业原来的招工方式比较单一,就是张贴小广告和员工间的相互介绍。由于宣传范围小、力度不够,甚至连周边一些村庄的群众也不了解该企业的用工条件和工资待遇情况。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二是交通住宿不便,保障措施不到位,用工环境缺乏吸引力。沙沟镇有6.7万人口,但由于属典型的山区、林区、库区叠加的乡镇,这些人口分布于67个村2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远的村庄距离镇驻地25公里,交通不方便,有的偏远村庄不通公交车,即使有富余劳动力,骑电动自行车上班的话也不可行。三是子女教育缺乏保障,最关注的问题解决不了,务工群众有后顾之忧。调查发现,该服装加工企业务工人员多为女性,占总员工数的85.7%,年龄大多在45岁以内,每个家庭都有子女在学校就读,而幼儿园、小学均是走读式的教育,上下学都需要家长接送,企业上下班时间和学生上下课时间不一致,导致务工的主要群体在子女教育这个问题上有后顾之忧,有的家长宁愿放弃就业的机会,也要照顾子女上学。

问题就是发令枪,问题就是冲锋号,坚持问题导向,是“七联七助”活动的基本要求。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判,聚焦企业当前困境,认真研究对策措施,主动积极作为,心贴心服务,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宣传发动,组织入厂参观,实现群众务工和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利用镇、村两级网络,镇经贸办组织机关女同志、村“两委”成员及各村妇女主任,分四个批次先后组织400余人到车间进行参观,详细了解制衣的流程、工作的环境及员工待遇。利用各村“两委”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影响力和亲和力,现身说法讲待遇、真心实意解困惑,加强宣传引导,解决企业用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破解难题,解决工人子女就学问题,消除后顾之忧。针对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联系教育部门,一方面改善企业内部幼儿园办学条件,选足配强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针对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专门设立学习辅导室、活动室,安排教育部门发动教师踊跃报名,筛选了3名责任心强、学生认可度高的优秀教师到企业担任辅导教师,让放学后的孩子有做作业和活动的空间。通过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使企业员工打消了无法看管孩子的顾虑,为吸引更多的人员进厂工作创造了条件。目前,企业幼儿园学生已达80余人,10余名小学生放学后有了学习活动空间。三是提供交通住宿方便,全方位服务务工群众,增加企业吸引力。为解决部分群众务工路途远问题,一方面协调交通管理部门,新开通3条通往偏僻村庄的公交线,企业开通企业员工班车2条,切实解决务工群众上下班乘车问题;另一方面,协调将位于厂区附近的空闲居民楼改造成职工公寓,免费提供住宿,解决偏远职工、夫妻职工的住宿问题。通过进一步改善员工的待遇,“留得住”老员工,“吸引来”新员工,进一步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田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