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牢记嘱托·沿着足迹看变化 开封篇 | 汴梁大地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3-03-3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殷切嘱托

  “要立足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和任务,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

  “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史长来

  3月的汴梁大地春意盎然,生机无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尉氏县高标准农田、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等地处处回响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这些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进行了回访。

  种田挑上“金扁担”

  3月24日,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青青麦苗已长出30多厘米。

  种粮大户陆爱东随手拔下一棵苗,拨开麦秆说:“你看,小麦一天一个样,已经开始孕穗了。”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他指出,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立足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和任务,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

  大田作物从种到收,过去农田灌溉一直是短板,陆爱东对此深有感触,“小时候跟着父母种地累得很,需要开着拖拉机安泵、铺水管。二三百亩地还合不到一眼井,一个人也就管个二三亩地,碰上地里旱,晚上还得去占井。”现在陆爱东一个人流转了300亩地,二三十亩地一眼井,井井通电,借助农业物联网,手机一点,地里的固定式喷灌设施就会喷水,农民躺在家里就能把地浇。

  不仅是灌溉,如今植保也用上了高科技。“小时候父母打药都是背着喷雾器,作业效率低,中午打药还容易中毒。现在都是用无人机,一天就可以作业二三百亩地。”陆爱东说。

  “2014年之前每亩是900元的标准,现在每亩地的标准是3000元,尉氏县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90万亩,基本实现全覆盖。”尉氏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宋志平感叹,过去种田靠经验,现在种地挑上了“金扁担”,地头的物联网农业气象站、植物病菌孢子捕捉仪、“四情”监测系统能对虫情、苗情、墒情、灾情进行识别监测,经大数据分析后,为小麦的施肥、灌溉提供科学指导。

  小麦产量和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2014年之前,小麦平均亩产1200斤。这几年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品种的改良、节水节肥和高效灌溉技术的推广,去年小麦亩产1400斤,个别地方达到了1700斤。”宋志平介绍,小麦用途也向优质专用发展,通过示范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从2013年的零星分散种植增长到2022年的近16万亩,积极开展百农4199等良种繁育,全县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

  良田粮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投身农业的潜力和空间。

  “以前,田间道路不畅,大型农机下不了地。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落地,沈家村修路打井、整修水利,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机械化种田有前途,农机服务还能造福乡里,一举两得!”尉氏县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文政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5年,他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激光平地机、植保无人机等大型农机50台(套),为周边县市村民提供从种到收全链条社会化服务。

  “我们拿到了县里第一批无人机驾驶操作证,很多飞手都是本村的村民,一年挣个五六万元松松的。”今年,沈文政还光荣地成为预备党员,充实进村“两委”班子,他计划流转1000多亩地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幸福张庄故事多

  阳春三月,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幸福路上,油菜花灿烂金黄、樱桃花洁白无瑕,杨柳轻舞、娇花相映。

  2014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考察。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9年过去了,如今,张庄的幸福路上故事更多了。

  “再给大家介绍一款新产品,是我们村加工出来的红晴天玫瑰花醋,采用古法酿制,美容养颜,还具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幸福张庄融媒体中心直播间,两位年轻主播面对镜头从容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主播张润和王明涛都是张庄人。张润2016年毕业于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在村里工作了六七年;王明涛正在郑州经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读大四,目前在幸福张庄融媒体中心实习。王明涛说:“村里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毕业就回来。”

  幸福张庄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村民们脚踏缝纫机正在加紧赶制订单。正缝鞋帮子的谷曼告诉记者,现在厂子就在家门口,在这儿上班是计件工资,平均每个月也能挣3000多元,还不耽搁照顾两个孩子和三位老人,一举多得。

  “厂子落户张庄也是为了吸纳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厂里的员工一多半都是本村村民,按照不同工种,每月有3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幸福张庄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葛非州介绍,目前厂里主要是代加工“足力健”老年健步鞋,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辐射带动周边村庄300人就业。

  这些年,张庄村在一、二、三产业上进行了不少尝试。一产主要是发展设施观光农业,扩大兰考蜜瓜和藏红花种植以及特色水产养殖,在第二产业上延伸价值链,推出芝麻香油、苹果醋、红薯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同时依托村里建立的四面红旗馆和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圈粉”年轻人来“打卡”。

  张庄村打造“幸福张庄”品牌,成立了兰考县幸福张庄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兰考县幸福张庄鞋业有限公司、兰考县张庄福牛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村集体经济“三驾马车”,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的同时,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去年,张庄村上线了全国首批数字乡民卡,以张庄村域的农特产品、文旅资源、特色项目等,规划设计数字藏品,推出了“乡民艺术卡”“云养卡”“农品卡”,搭建了张庄村元宇宙场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为张庄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张庄村脱了贫、摘了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张庄村要继续在全省走在前、作示范。”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说,今年村里将加快发展“两牛”产业,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到400头;联合周边村庄成立蔬菜销售公司,抓紧建成净菜加工厂;再引进两条代加工鞋厂生产线。去年村集体收入已经超过了100万元,争取今年上一些新产业,收入再增加一些。

  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

  又到焦桐花开的时节,兰考焦裕禄纪念园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每周有上百个团来学习参观,我要给他们做讲解。天天早晨不到7点到单位,天黑了才能回家。”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董亚娜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2014年以来,焦裕禄纪念园接待量显著增加,年最高参观量达300万人次。

  如何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兰考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种下泡桐树,引来“金产业”。

  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香气,胡同里不时飞出琴瑟之音,小院里师傅们正在精心制作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

  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固沙,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广植泡桐,后继者人人种树,蔚然成林。

  “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土质、气候特殊,生长于此的泡桐木质疏松、不易变形,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好材料。”徐场村村委会副主任徐永顺激动地说,“焦桐”过去是“救命树”,现在是老百姓的“致富树”。

  “徐场村人人都会木工活,学起来容易上手。”徐永顺回忆,2014年以来,县里将民族乐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号召在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没有钱,县人社局给每户提供10万至15万元的贴息贷款;没技术,县里安排年轻人到厂里学习,管吃管住。由于有木工基础,徐场村的民族乐器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从最初的生产乐器音板等配件,慢慢发展成为拥有82家民族乐器生产企业的专业村。目前徐场村生产高中低档古筝、新筝、琵琶、古琴、二胡等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年销量近5万台(把),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村里中等水平的家庭,年收入就有七八十万元。七八年前全村也就两三辆小汽车,现在全村有300辆小汽车。

  如今,兰考成为国家级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泡桐及其制品生态原产地保护单位,共有木材加工及配套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7家,已入驻6家上市企业,形成了36个木材加工专业村,解决了8万多名群众就业。2022年现代家居产业总产值380亿元,集群总产值达800亿元。

  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如今的兰考县正加速迈向乡村振兴。③9

  记者手记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史长来

  连日来,记者走访开封市尉氏县、兰考县等地,真切感受到了汴梁大地春意盎然、加速迈向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物联网搭配各种“黑科技”,“一块田”见证了我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的新途径、挖掘的新空间、培育的新优势。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曾是兰考县最大风口的东坝头镇张庄村也挨过苦日子,如今这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打造“幸福张庄”品牌,昔日风沙地实现了从张庄到“康庄”的美丽蝶变;兰考人民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昔日防风固沙的泡桐摇身一变成了制造民族乐器的好材料,该县积极利用泡桐资源,做强民族乐器产业,建设兰考音乐小镇,着力发展现代家居产业,家居、特色农产品、民族乐器逐渐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致富引擎”,助力兰考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从田间到车间,从企业到产业,汴梁大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画卷渐次铺展。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3/03-27/1555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