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实践进路

发布时间:2023-03-2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孔祥增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持续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在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上展现使命担当,从六个方面发力,让中国饭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在“藏粮于地”上下功夫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首先,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铁腕护地不动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确保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建立“非粮化”预警机制,及时监测“非粮化”动态,事前监控、事中管理,对不同等级和情况做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严格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完善“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群众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格局,让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到位”。在保障耕地数量的同时,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全省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持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在已建成758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持续扎实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的新建和改造任务。

  在“藏粮于技”上下功夫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提高粮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要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以神农种业实验室等为依托,整合全省种业科技资源和力量,强化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育种关键技术研究,打造中原种业“硅谷”,奋力成为国家种业战略科技力量,争创全球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围绕粮食安全,强化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节水、保肥、丰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提升粮食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构建全省粮食安全的信息网络监管平台,用数字化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以“中国一拖”等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加强对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打造以洛阳为核心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基地,推动全省农机装备设施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逐步提升全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增强支持保护政策

  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发,要在强化支持保护政策上展现河南作为。要坚决落实好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切实发挥政策性收购托底作用,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多得利,确保种粮农民的基本收益。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要着力增加全省种粮农民的补贴强度,充分发挥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积极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为粮食生产加上“安全阀”。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省域全覆盖的基础上,我省要积极探索并逐步扩大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以有效保护农户种粮收益,提升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

  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的压舱石、稳定器。要全面提高全省仓储管理水平,加强粮库智能化管理,推广应用低温、准低温、气调、生态防虫杀虫等绿色储粮新技术,提升储粮品质。统筹建设功能齐全的省级、市级、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城乡全覆盖的粮油保供网络,提高区域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原粮与成品粮协同应急机制,确保社会责任储备、县级储备粮、市级储备粮、省级应急面粉库存、省级储备粮依次响应、无缝对接。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实现更高水平粮食供需动态平衡,确立河南全国重要的粮食物流中心地位。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指挥中心,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对接协同联动,发挥好应急值守、监测防控、应急处置等功能作用。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生力军,是粮食生产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主体。要积极探索建立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体系。集聚全省各方政策资源,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规模与种类进行奖励和补贴,鼓励其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粮食生产。要着力改善规模化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机耕道、晒场、烘干、仓储建设等问题,予以专项支持。不断提升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销售、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吃苦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和职业农业经理人队伍,充分发挥其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作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效推进我省粮食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于粮食产业化,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顺应全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和纾解农产品供给结构矛盾的应然之举和必然要求。要以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导向为指引,立足我省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三链同构”,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加工业改造升级,实现加工层次由初级向精深发展,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积极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打造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建立健全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积极打造以“思念”“三全”“白象”等为代表的河南粮食知名品牌,根据产区规模、品种结构、文化传承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有效提升产品影响力。在粮食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基础上,全面提升全省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的转变。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3/03-20/1552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