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四路记者赴田间地头看春管,和代表云端一起议苗情

发布时间:2023-03-1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3月7日,尉氏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到该县张市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查看苗情。受访单位供图

  编者按

  春争日,夏争时。当前中原沃野满眼青绿,小麦进入返青起身期,也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今年我省小麦苗情为近5年来最好的一年,一、二类苗占比超九成,不论是群体长势还是个体指标,都明显好于往年。

  探苗情,稳大盘。记者兵分四路,奔赴开封、南阳、安阳、驻马店等地的田间地头,采访当地春耕春管实际情况,同时云端连线在北京参会的农业领域代表,共商如何加强小麦春管大计,力争夏粮丰产丰收。

  记者下地探苗情

  开封

  小麦拔节长势喜人

  河南日报记者 龚砚庆 通讯员 孙俊旗

  惊蛰刚过,3月7日,记者与开封尉氏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一起,到张市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查看小麦苗情。道路两侧,成方连片的麦田已进入返青拔节期,翠绿茁壮,长势喜人。

  走进路北的一块麦田,尉氏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宋志平随手拔出几棵麦苗:“你看,这是典型的一类苗,大分蘖有3至4个,次生根有6至8条。”她细致查看小麦根部,“去年冬季低温干旱,病虫害比较轻,就这块地来说,目前还没有发现纹枯病,也没有发现其他虫害。”

  顺着地垄向里走,宋志平又拔出几棵麦苗,看到根部土质松散,抓起握不成团,她对身边的农户说:“这块地墒情不太好,要尽快安排浇拔节水。”

  记者看到,农户们正抓住有利时机,开展麦田灌溉、田间管理。“我们浇地非常方便,手机下载个APP,轻轻一点,喷头自动出水,不用进地就把活儿干了。”张市镇沈家村党支部书记石长锁介绍,地头都有水井,不会用APP的农户刷卡浇地也很方便,还能使用遥控器,随时开、随时停,一个人就能把以前需要几个人干的活轻松完成,省时省力又省钱。

  为了让更多农民掌握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尉氏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制定了《尉氏县2023年小麦春季管理意见》《尉氏县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挂图》,按照“技术指导不落一村、技术分包不丢一户”的要求,通过张贴技术咨询联系卡、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挂图、入户访问科技示范主体、抽调80余名农技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指导农民做好冬小麦田间管理。

  宋志平说:“目前小麦管理的关键是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防好病虫害。”

  宋志平告诉记者,前期组织农技人员对尉氏全县小麦苗情进行了一次调查,小麦一、二类苗占比89%,苗情总体好于去年。

  驻马店

  从“老把式”到“新农人”

  河南日报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耀成

  惊蛰过后,气温骤然回升,万物生机盎然。在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连片的麦田一碧万顷、长势正旺。

  3月7日,当地种粮大户刘迎举起个大早,与县农技推广研究员谢耀丽一道,前往自家麦田查看苗情。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壮苗,根系发达,上面共有6个分蘖,将来至少这3个成穗没问题。”作为“老熟人”,谢耀丽每年都会到刘迎举的田里现场指导,“今年整体苗情不错,长势好于去年!接下来要施好拔节肥,紧盯天气防范倒春寒,3月下旬尤其要注意条锈病等病虫害防治。”

  “这1300亩小麦,种的是威隆169、新麦47和华伟305,全都是订单化种植。”刘迎举说,从种粮“老把式”到智慧“新农人”,粮食越打越多,底气越来越足,“去年亩产达到1300斤,主要供给种子公司,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要想多打粮,科学管理是关键。刘迎举说:“良种加良法,全部环节都由专家在微信群或实地指导,加上农田中的自动化设备辅助,现在种地省心又省力!”

  为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力争夏粮丰产丰收,今年以来,以“因地因苗施策、分类分区管理、控旺促弱稳壮、抗旱防冻防倒、防病治虫除草”为重点,驻马店市紧抓麦田管理重要时机,针对局部麦田缺墒、旺长等问题,组织全市1000余名农技专家入户下田,不断加强春耕春管指导和技术培训;发动全市80多个病虫害监测站点,全面搞好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转发气象预警信息,提醒农户做好春季冻害防范;同时做好农资储备监测调度工作,满足春耕之需。

  目前,该市小麦陆续由返青期进入拔节期,一、二类苗占比达98%以上,春耕春管有序推进,夏粮有望再次实现增产丰收。

  安阳

  智慧种地省心省力

  河南日报记者 谢建晓 李旭兵

  3月7日,记者走进安阳县瓦店乡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望无垠的麦苗已返青拔节,但广阔的田野里,却见不到几个农民。

  “去年下半年降雨充足、冬天温度适宜,目前全县整体苗情要好于往年。”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连生说。

  走到种粮大户张先智流转的400亩麦田边上,一台正在进行浇地作业的“庞然大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安装有很多的小喷头,喷出的水均匀地洒在小麦上。

  “这是平移式喷灌机,长450米,喷灌就像降雨一样,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省时省力。”90后大学生农民张先智说,别看它又高又长,但打开手机APP就能操作,能快进、慢进,还能暂停,“这块400亩的地,以前大水漫灌需要10天,现在只要3天半就能浇完,人工费可节省6000元。”

  在张先智的手机上,装了3个与种地有关的APP:一个可以控制水井开关和固定式、伸缩式喷灌系统;一个可以控制沟渠的水闸开关、升降;还有一个主要操控平移式喷灌机。王连生说,现如今,像张先智这样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农民”越来越多。

  在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记者还见到了更多的高科技“大显身手”,让农民从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在地头苗情监测站,设备可以通过高像素摄像头,运用高分辨率图像处理技术,精准分析、记录植物生长全过程;在植保科技监测站,智能诱虫设备能采集有害生物发生的实时标本信息并自动上传至物联网平台。

  在广润坡农田服务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可以对田间智能设施的运行进行实时联网监测,同时通过后台数据运算模型,及时给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建议。

  “有高科技助力,农民种地更省心省力,粮食安全也更有保障!”安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南阳

  麦田春管正高潮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娟

  春风徐徐,麦苗青青。3月7日,在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广袤的麦田里空无一人,只有一台大型喷灌机缓缓移动着,无数的喷头喷洒出一把把“水伞”,对麦田进行精准灌溉。

  “这里的农田建起了8套灌溉系统和田间智能检测系统,可实时采集土壤水分、虫情、温度等各项农业大数据。”宛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天海告诉记者,田间智能检测系统就像安装在农田里的“眼睛”,实时将搜集到的各项数据传送到智慧农业控制中心,管理员通过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判断什么时候该浇水、一次浇多少水,再利用配套的智能灌溉系统进行灌溉,不仅省时省力,还实现了节水高效。

  农田有了“智慧大脑”,越来越多充满“智慧范儿”的农业设备在田野上大显身手。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清玉介绍,今年南阳市小麦播种面积1094.8万亩,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一、二类苗占比达95%以上,是近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这就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麦田管理需要因苗施策,合理施用水肥,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同时,加强监测,防控重大病虫害发生。”眼下正值春管关键时期,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生产科科长乔峰正深入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春耕指导。据了解,南阳市农业部门派出10个“三农”专家组奔赴全市各地,服务麦田管理。全市还举办了小麦生产培训班122场、视频培训2场,参训人数2万多人,各地正掀起以大户带动为主的麦田春管高潮。

  代表连线

  精准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茹振钢

  河南日报记者 谭勇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中原大地春季农事渐忙。“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河南‘省之要者’,作为粮食大省,河南已实现连续6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端稳中国饭碗、稳定经济基本盘作出了重要贡献。”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对我省而言,就是力争到2025年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任务光荣而艰巨。”在茹振钢看来,要继续保持粮食发展的好势头,首要的是夺取夏粮丰收。做好春季麦田管理,对确保小麦中后期生长至关重要。

  据统计,今年我省小麦苗情为近5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年,一、二类苗占比超九成。“抓住小麦返青起身及拔节的关键有利时期,施肥浇水,分类管理,重点要分区域精准把控、分类型精准施策、分阶段精准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着力实现稳穗数、增粒数、增粒重,力促苗情转化升级,搭好丰产架子。”茹振钢说。

  具体而言,促使壮苗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促使一、二类苗稳定生长,促使三类苗由弱转壮。茹振钢支招说,一般每亩施尿素20到25斤,及时浇水,这样更有利于小麦多分蘖、成大穗、扎深根。此外,还要及时喷施粉锈宁,防治白粉病以及越冬的叶锈病,并及时喷施灭蚜虫的农药,防止蚜虫向上迁移。

  “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我们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关键时期采用的关键技术。”茹振钢认为,这有助于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促进幼穗发育,进一步夯实夏粮丰产丰收基础。

  “今年的苗情基础好”

  全国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 张全收

  河南日报记者 赵一帆

  当前冬小麦春季田管正压茬推进,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也进入了春耕大忙时节。

  “今年的苗情基础特别好,一、二类苗占比高,无论是群体长势还是个体指标,都明显好于往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通过电话向记者报喜。

  拐子杨村今年种植小麦2477亩,其中优质小麦约2000亩。由于去年秋播期间土壤底墒充足,播期适宜,麦播质量总体较高,再加上冬前温度和墒情基本适宜,小麦长势普遍好于去年,是近年苗情基础较好的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下小麦正值生长关键期,也是麦田春季管理的重要关口。“春节过后,气温逐渐回升,我们号召农户提早行动,提早管理,科学运筹肥水,因地因苗施策,分类分区管理,目前全村小麦控旺促弱稳壮情况良好,苗情整体转化升级较快。”张全收说。

  为了帮助农户科学施策,拐子杨村组织了村委成员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并利用广播、微信、短信等方式,宣传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同时,全力做好农资储备供应。保证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货源充沛,确保春耕春管有序进行。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拐子杨村春季降水量较少,参照往年情况,部分地块可能会发生春旱,且春季气温起伏大,存在发生低温冻害的隐患。“为了防范这些风险,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及时发布大风雨雪冰冻天气灾害防范应对提醒,以春季生产中容易遇到的春旱和倒春寒为重点,明确工作措施和关键技术,指导农户合理灌溉,确保墒情充足,提高作物抗寒能力,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基础。”张全收说。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3/03-08/1543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