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谱写绚丽多彩的履职篇章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开展“一点十面”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3-01-07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和安排,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履职,创新开展“一点十面”活动,切实推动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黔山秀水落地见效。

  “一点十面”即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和着力点,省人大10个专门委员会根据自身职责定位,各自开展1项主题活动和专题调研工作。实践中,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扎实推进“一点十面”活动,全面提升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022年6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一点十面”工作推进会在贵阳召开

  

  坚定地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开展“一点十面”活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高原则。开展每一项重要工作,实施“一点十面”每项活动,必先编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手册,自觉从中找遵循、找方法、找答案,更加坚定地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乌江流域中游的化屋村时,对乌江的保护作出重要指示。省委也将乌江的保护和治理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乌江保护立法列为2022年重大立法项目,2022年12月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自此,长江上游位于贵州境内的两条重要支流赤水河、乌江实现了立法保护的“全覆盖”,为两河治理打下法治基础。

  在乌江保护条例立法中,相关委员会汇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河湖泊流域保护的重要论述》等立法资料,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和战略导向融入立法工作中,全面把握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的重要原则及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乌江流域保护的重大战略部署,确保立法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在启动《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立法时,省人大民宗委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作出“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确定“高站位谋划明确方向、专班化推动提高效率、课题式研究夯实基础、针对性规定突出特色”的立法思路。该条列于2022年5月审议通过,开启了全国省级层面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立法的先河。

  2022年初,面对安全生产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省人大常委会及社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批示精神,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将立法和监督有机结合,高质高效完成《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修改工作,及时开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监督推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进一步织密安全生产法治“防护网”。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主题活动的成效,省人大法制委重新修改《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写入规则,真正实现用制度抓根本、管长远。

  

  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一点十面”工作中,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拓展人民群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贵州省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一些全国稀有、特有的种子资源,是茶叶、猕猴桃的原产地,有水稻、玉米、油菜、薏仁米、酒用高粱等优良品种。为修订好农作物种子条例,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和立法小组成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高山峡谷,找当地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座谈;到科研院所向专家请教,深入了解种子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草案出台后,又反复征求多方面意见,使条例的修订与老百姓的全程参与结合起来,与各方对于种业振兴和现代山地特色种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认识结合起来。正因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修订后的农作物种子条例,被认为是贵州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对于构建贵州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贵州省加快从种质资源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

  在深入开展“完善法规案统一审议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主题活动中,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和常委会法工委尝试在基层召开改稿会、论证会等,广泛听取基层意见。2022年8月,在安顺市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召开乡村振兴条例改稿会,邀请当地部分村民和村干部以及乡镇农技人员参加改稿,其中村民所提的意见有3条被采纳。

  2022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22件,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专家库作用,广泛邀请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让每一件法规都满载民意。

  密切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邀请代表参加“一点十面”活动,发挥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和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守正创新,为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创新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一点十面”为创新人大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成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鲜明特点。

  “民族团结进步,人大在行动”主题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连续八年开展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执法检查,持续紧盯,久久为功,形成了具有贵州辨识度的一项硬核成果和强有力的监督品牌,得到全国人大民委的充分肯定。

  各专门委员会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更好服务全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民族区域自治执法检查、贵州环保行、“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文明家庭,健康婚育”等工作已经形成工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1年,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定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并开展执法检查,率先开展民法典执法检查,增强预算审查、政府债务、审计整改监督实效,构建乡村振兴“1+N”地方性法规体系、探索老少权益法治保障,一批体现贵州特色、贵州亮点、贵州创造的人大工作品牌正在形成。

  擦亮找准人大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坚持人大工作与省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适时新增重大立法、重要监督项目,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以法规制度确认和巩固改革创新成果。探索开展对监委监督工作,协助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省监委专项报告,并指导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全国首家实现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同级监委专项报告全覆盖。

  示范带动各市州县人大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贵阳市创新代表建议“融媒督办”、遵义市试点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六盘水市推行街道议政推动基层治理、安顺市持续3年监督营商环境、毕节市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并协同开展韭菜坪景区保护共同立法、铜仁市探索乡村振兴“一线工作法”、黔东南州完善“一年三问”监督机制、黔南州探索“四个机关”建设新思路、黔西南州开展万峰湖保护协同立法,全省地方人大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

  2022年12月1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召开“一点十面”工作总结会,回顾总结两年来工作情况和做法成效。会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慕德贵总结了“五个坚持”的经验:“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服务全省大局体现贵州特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凝聚全省人大工作整体合力。”

  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主战略主定位,继续抓好“一点十面”活动,为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贡献人大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人大绚丽多彩的履职篇章。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xwzx/gd/613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