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群众文艺精品涌现 贵州再次折桂群星奖

发布时间:2022-09-24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守望·撒麻》剧照。(毕节市文化馆供图)

  

  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公布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名单,贵州作品表演唱《守望·撒麻》从全国168个音乐门类复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与上海《爱上这座城》、山东《沂蒙那段情》、湖北《阳台的花儿开了》、陕西《歌从黄河岸边边来》共同荣膺第十九届群星奖。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该奖项于1991年开始评选,2004年纳入中国艺术节,2013年从每年评选改为3年一届,获奖个数从第十六届的436个,压缩到十七届的20个。今年举办的第十九届群星奖,共评选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6大门类共30个获奖作品。

  《守望·撒麻》获奖是2013年以来,贵州群众文艺作品首次折桂。斩获群星奖不仅是对我省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肯定,更是我省积极推动全民参与文艺创作的风采展示。

  

  充满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

  

  

  《守望·撒麻》剧照。(毕节市文化馆供图)

  

  《守望·撒麻》的演出单位是毕节市文化馆。“撒麻吔/撒麻吔/呜吔……”9月17日,毕节市文化馆馆长况荣峰接受记者电话采访,在谈到《守望·撒麻》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时,况荣峰难抑喜悦心情,电话里哼唱起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彝族乐曲。在他看来,《守望·撒麻》获奖不仅是毕节群众文艺作品的一次精彩亮相,还是毕节文化工作者文化自信的彰显。

  去年3月,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贵州省选拔赛承办权。为展示群众文化特色,毕节市文化馆围绕群星奖主题,组织创作了一批作品,表演唱《守望·撒麻》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以彝族传统音乐《撒麻舞》为素材,采用变换拍子、变换节奏以及变化音程的技术手段,刻画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彝族姑娘形象,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作为曲作者,况荣峰介绍,该作品以四段体加前奏、尾声的手法,从依吐返乡、依吐创业、依吐欢歌、依吐感恩四个情景来描述共建美丽乡村的新时代画卷,表达了以彝族姑娘依吐为代表的黔西北各族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充满了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兼具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在层层推进的画面和演唱中,作品充分展现了毕节近年来在科技、农贸、电商、交通、能源、文旅、教育等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

  “群众文艺作品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况荣峰表示,《守望·撒麻》在创作之初就确定了以黔西化屋村乡村振兴为主要创作背景,讲述彝族姑娘依吐返乡创业的感人事迹。依吐以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为基础,开办服装厂、农家乐、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乡村振兴让昔日穷乡“蝶变”成美丽幸福新家园,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况荣峰介绍,作为一部展现乡村振兴的作品,《守望·撒麻》除了在音乐上下足功夫,在视觉呈现上还巧妙融入舞台设计,演员们用灵动的舞姿、真诚的声音,展现了毕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原生态唱法融入艺术元素

  

  

  《守望·撒麻》剧照。(毕节市文化馆供图)

  

  去年11月,《守望·撒麻》在第十九届群星奖贵州省选拔赛决赛一举夺魁,成为贵州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的种子选手之一。

  为全力备战,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毕节市文化馆邀请国内专家对《守望·撒麻》进行反复打磨,在音乐、服装、道具、舞美等方面精雕细琢,30余名演职人员历经10余个月反复锤炼。

  湖北省音协副主席周曼丽评价说,《守望·撒麻》在彝族曲调原有旋律基础上打破节拍、节奏、音程,融入民歌写作手法,创作讲述现代生活的歌词,赋予歌曲新的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民间唱法让人耳目一新”,武汉音乐学院教授王丹萍认为,该作品在打造提升过程中,一方面继承毕节传统彝族民间原生态唱法,另一方面注入艺术元素,不仅增强了作品律动,节奏欢快且唯美抒情,作品的内涵和专业性均得到提升,既贴近观众也贴近专业,风格凸显。

  我省作曲家王德文、杨小幸等则认为,乐为心声,该作品以小见大,着眼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以真实的乡村变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点,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具有现实意义。

  《守望·撒麻》凭借贴近时代、题材新颖、艺术感染力强、民族地域特色鲜明等优势,赢得评委一致好评,最终斩获群星奖。

  从创作到站上群星奖展播舞台,《守望·撒麻》从全国168个优秀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问鼎群星奖音乐门类的5部作品之一,在全国文化艺术高端平台上展现毕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形象。

  在况荣峰看来,群星奖获奖的背后是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付出,是群众文艺事业繁荣的缩影。近10年来,毕节举办乌蒙文化艺术大赛,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生活的文艺工作者,文艺创作爆款频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创作歌曲460余首,话剧、戏曲、小品等艺术门类遍地花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科负责人李盛表示,毕节将把《守望·撒麻》作为“百场演艺”送文化下乡工程的常态化惠民演出内容,加强作品的推广演出。

  

  丰富文化生活提升获得感

  

  

  《生命之渠》剧照。(贵州省文化馆供图)

  

  “群星”取“群星璀璨”之意,寓意群众文艺熠熠生辉、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星奖以扎根生活、贴近群众为特点,推动群众文艺繁荣,为广大群众展示艺术才华、实现艺术理想提供了广阔平台。

  自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以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组织群众文艺作品参与评选,并相继收到100多个参赛作品。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全省各地群众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基层,用优秀作品生动记录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将贵州人民的美好追求诠释得淋漓尽致。

  经过激烈选拔,去年11月,全省共有46个作品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贵州省选拔赛决赛,最终评选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参评全国群星奖。

  今年8月初,第十九届群星奖入围作品名单公布,在112个决赛作品中,贵州有3个作品1个合唱团入围,分别是音乐类作品《守望·撒麻》、舞蹈类作品《生命之渠》、广场舞类作品《芦笙舞出幸福来》,贵阳市教师合唱团入围群众合唱类别决赛。

  “这是艺术的盛会,是人民的节日。”贵州省文化馆副馆长李万红表示,群星奖汇集了全省近3年来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本次大赛与前几届相比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无论从质量还是参赛人数,都有很大提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是贵州广大群众一次展示艺术才华、实现艺术理想的盛会,充分展示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成果。

  群众文艺是群众自娱自乐、自我引导和教育、促进乡风文明与邻里和谐的重要手段。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娄明聪认为,群众文艺的根本是群众性,一个个充满民间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展现出的是我省群众文化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鲜活生命力,体现了群众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文化自觉和人民生活的可喜变化。

  “群众文艺遍地开花,其底层逻辑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娄明聪介绍说,近年来,贵州依托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等形式,举办群众歌咏活动、文艺展演、交响音乐会、红色经典诵读、主题展览、广场舞大赛、重走长征路、书画交流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统计,截至8月,今年我省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8387场,参与人次达4388.55万人次。其中,组织广场舞1170场,参与92.75万人次;组织群众歌咏活动310场,参与118.32万人次;组织“村晚”活动364场,参与人数达382.96万人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833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