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贵州“村BA”为什么会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2-08-19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主持人语

  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双说,从“六月六”苗族吃新节开始办球赛,到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半决赛(黔东南赛区总决赛)在台盘村展开,再到如今大赛已结束好几天,他已经加了10多位全国各地记者的微信了。半个多月来,这个只有272户1188人的小村庄所受到的关注前所未有,但在采访中,张寿双对如此高度的聚焦却并不感到意外。

  事实上,并非只有张寿双心态平和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走红”。为一系列赛事做足准备的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涛,对媒体传播颇有研究的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杜安,长期深耕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教授李家禄,创作了大赛公益歌曲的知名音乐人张超,以及本次大赛冠军黎平队的教练员吴传富,和曾经因“摆摊篮球少年”及“赛场绝杀”短视频两度走红网络的贵州师范学院学生石学念等,都从各自角度不约而同地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认为这次“村BA”的一夜走红,并非一个“偶然事件”。

  综合各方观点,从贵州基层体育建设、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传统以及媒体融合传播等不同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村BA”火遍全网是厚积薄发,也是水到渠成。

  —— 彭芳蓉

  

  比赛海报。(资料图片)

  

  “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现场。张荣斌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数千场球赛 火热的不仅是台盘村

  从村,到县,再到省,一级一级向上比拼,直到最终问鼎站上省决赛的领奖台。这是每一个参加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球队的终极梦想。村级比赛年年都有,主办者大多是当地村民;省级比赛更不少见,气氛和排面都吸引万人目光,但既下沉到村寨,又直通到省的赛事,至少在贵州不常有。

  吴涛介绍,早在2021年6月,“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就作为贵州全省IP赛事正式推出,一场又一场赛事以村为起点展开,选出的精兵强将又代表各县出战,赛况也越发激烈,逐渐推向高潮。据贵州省体育局初步统计,今年4月下旬开始,贵州各地共组织民间篮球队2445支,举办比赛4200多场,火爆程度不言而喻。

  这一全省IP赛事全面推开后,贵州各地展现出的篮球热情都不亚于台盘村。不久前,在黔南州长顺县,本次联赛黔南地区总决赛的赛场之外还设立了农产品展销点,场内高呼加油,场外吆喝阵阵,一场体育活动让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实现了双丰收。

  能够打造规模如此庞大的IP赛事,必然需要足够的硬件设施条件和稳定的群众基础。而对于贵州而言,在近年来的建设中,这两者都已具备。竞技体验和参与感都很强的篮球运动早已传入贵州100多年,各村寨都拥有自己的篮球联赛。而基础设施方面,吴涛表示,在贵州省体育局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群众场地需求最大的就是篮球场。他说:“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贵州已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1457个,每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余名,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5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5628个,健身步道、骑行道、登山道近8000公里,城市街道室内外公共健身设施15478个,乡镇、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6437个,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6平方米,足球场地每万人达到0.82块,体育场地数量、场地规模明显增长,为我们举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提供了基础。”

  从篮筐、水泥地,到金属篮筐、标准球场,关于乡村篮球场的改变,张寿双更有切身体会。“2016年以前,所谓的篮球场就是三排房子前的一块水泥空地,支起两块木板,木板上固定两个铁圈。过去,村里几乎都是泥巴路,人们走路来打球,水泥地上也沾满了脚底的泥土。”

  曾经简陋的条件并未阻挡人们对篮球的热爱,如今完备的赛场更激发了参赛群众的热情。对于参加“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的球队而言,这次比赛与过去“打野球”有所不同,这是一场县与县之间的荣誉之战。黔东南州总决赛冠军黎平队的教练吴传富描述了一路挺进决赛的历程:从今年3月开始,乡镇举办的村级比赛就已打响,逐级淘汰后,最终从60多场比赛中精挑细选出10名球员,组成代表队杀进决赛。参赛队员有公司职员,也有农民,大家都是非职业球员,因此聚在一起集训的时间也仅有三四天。

  “篮球在黎平,乃至整个黔东南都非常普及,只要一举行篮球比赛,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参与。不过,这次联赛和以前‘打野球’还是有所不同。”吴传富是黎平县第四中学的体育教师,在他的印象中,上一次参与的大规模、高强度的比赛还是在2017年,那是黎平县举办的“百村大战”,他代表老家平寨乡纪德村出战,既是教练又是球员,在车轮战中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夺魁。不过,在他看来,那次获胜仍不能与这次问鼎相提并论,这一次是为了全县的荣誉。“那头1300斤的黄牛我们已经找了一个地方圈养起来,那是黎平体育运动精神的象征。”在吴传富看来,这次让他们获得全县通报表扬的胜利,更让他们肩上多了一份使命感。

  

  所有人的盛会 刻在基因里的民族热情

  当回到篮球运动本身,这种动辄上千人的大场面对张寿双而言,已见怪不怪。“每年我们村民都会自发组织举办‘六月六’苗族吃新节的系列活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村与村之间的篮球比赛是其中的重头戏。”早在今年7月初,一张台盘村“六月六”苗族吃新节的活动海报就已在网络流传。红底的纸面上印满密密麻麻的白色小字,活动内容有6项,其中第一项就是篮球比赛,海报落款为:台盘村全体青年。

  不难看出,当地人对篮球的热爱并非来源于拼到决胜一刻的酣畅,而是源于当地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文化特性,篮球运动具有的公共性和集体参与的特质,恰好契合了当地少数民族在节庆中聚集欢庆的文化需求。这一观点,李家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李家禄曾在台江县工作了20年,对当地文化十分熟悉。在他看来,足以成为2022年年度“热词”的“村BA”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的赛事,其根源在于当地的民族心理、文化需求和当下的社会需求三者相契合。

  李家禄讲了一个小故事。在篮球运动传入台江县之后,民间的篮球氛围一直相当热烈,曾经的台江县革东区(今为剑河县革东镇)农民女子篮球队还在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取得过不错的名次。在他看来,当地人对于篮球的热爱首先是来自民族心理上的需求。他说:“台江县较好地保存了原生态的文化特性。这里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每逢节日人们就会聚在一起举行活动,吃新节更是必须聚在一起杀鸡宰鸭共同欢庆,各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这首先就为现在的‘村BA’打下了文化基础。”

  当然,仅有民族心理的需求还不足以推动一个“爆款”IP赛事的诞生,更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近10年来,贵州走过了艰难的脱贫攻坚,如今又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奋力奔跑,基础设施改善是一方面,而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才能激发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经济建设起来之后,明显能感受到农民对于文化的需求更高了。我曾在黎平、天柱等县都观察过,每天晚饭过后,当地的文化广场都是人山人海,人们聚在一起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明显能看出,人们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强烈渴望。”

  而这种长久以来仅限于黔东南地区的文化氛围,此次却以“村BA”为出口引发全网关注,这在李家禄看来是恰逢时机。“在当下这个因疫情带来的特殊时期,全社会都需要一个释放自我的途径,而台江的这次球赛恰好展示出原生态的文化氛围,以淳朴的方式呈现出故土精神,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勾起了人们的乡愁。”李家禄认为,对于向外宣传贵州来说,“村BA”的一夜走红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契合了社会对体育本真的期盼,或能成为深掘地方文化的一个支点。

  

  现象级传播 乡村活力引发集体共鸣

  其实,这并不是贵州第一次因为篮球被推上热搜,上一次热搜的主角同样在黔东南,是一位穿着围裙在自家摊位旁练习运球的男孩石学念。这位从小热爱篮球的少年,因朋友随手拍摄的一段短视频在平台上意外走红,后来又因在贵州师范学院的一次比赛中贡献了一记“绝杀”,而再度被全网关注,甚至引来北控男篮主教练马布里发出视频邀请,召唤他成为战马篮徒训练营首位成员。此次“村BA”举行,石学念也在比赛现场坐在观众席上感受了热烈的氛围。

  从被外界认识到认可的角度来看,石学念的走红与此次“村BA”的一夜爆火有几分相似之处。石学念说,过去,人们或许只知道贵州人打“野球”很厉害,就像对贵州文化的了解一样片面,而随着自我的不断展示,人们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便逐渐被这种来自乡村的浓厚氛围,以及坚定自我不断拼搏的魅力所折服。石学念的两次走红亦是如此,从第一次被推上热搜时的不知所措,甚至面对负面评价时的心情低落,到第二次坦然平和地接受,并收到更多鼓励与支持,他认为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好,也更坚定地做自己。

  而在此次“村BA”走红的同时,为大赛创作的公益歌曲《奔跑吧,我和我的村》也被广为传唱,歌曲创作者张超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和词作者玉镯儿早在今年3月份就接到邀请创作该作品,于长期以贵州美景和文化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张超而言,以体育为主题的创作尚属首次。同样出生于黔东南的张超对家乡的体育竞技并不陌生,龙舟、斗牛等赛事的火热氛围已经深深刻进了他的记忆之中。过去,他用一首首经典歌曲对外宣传着贵州之美,这次触碰体育题材,作品的功能同样也是为了展示一个更多元化的贵州形象。

  “贵州有美好的风景,多彩的文化,这些都是过去我们一直对外宣传的主题。而此次从体育运动切入,让大众看到贵州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淳朴的竞技氛围,我认为能再次刷新人们对贵州的认知。”张超还认为,可以借“村BA”的契机,依托贵州的山地文化、村落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展开更多面向全国的邀请赛,将体育与文化、旅游以及农业深度融合。

  许多人认为,“村BA”的火爆是一个展示贵州多元形象的契机,而回归到“村BA”网络走红这件事本身,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看,其背后也值得进行深层分析。如果说,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转发点赞将“村BA”拉入国际关注的视野,那连续多日的短视频刷屏则更像是一场全社会的沉浸式狂欢,有人从中看到了体育运动的本质,有人从中找到了淳朴生活的乐趣,也有人因此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

  在杜安看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点赞和关注可看作主流文化对贵州乡土文化的支持与赞同,在他的推荐下,贵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展示出了农村的新貌。而对于广大网民而言,官方的主流意见作为一种引导,是引发大量关注的契机,但“村BA”收获如此之高的赞誉,其背后还有额外的原因。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以及在疫情影响之下受到的限制,让人们对这类大规模的群众活动产生强烈向往,而农村举办吃新节活动,又组织如此覆盖全省的IP赛事,则恰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在一个崭新的村庄中举办这样的联赛,也展现出了乡土文化的精神。

  杜安说:“文化是多元的,而在黔东南这样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具有一种公共性,强调集体参与。所以,吃新节这类在一年当中某个时间段里举办的集体活动,就呈现出群众参与集体交流的可能性。这类活动每年举办,长盛不衰,它一定是深入到民众内心的,能够体现出民间的生机与活力,这种优秀的生机与活力自然是吸引人的。”

  当区域性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传统,与具有公共性、适合集体参与的篮球运动结合起来,再通过当下受众广泛的短视频形式进行传播时,“村BA”的火爆便成为一种必然。对此,杜安也从传播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虽然在村落举办篮球赛,看似展示的是地方文化,但其具有一种普世性的价值。在全球化的当下,以及媒体传播方式多元化之下,人们通过分享、点赞来共同感受热烈的比赛现场氛围,获得的感受不同于看职业联赛,而是体验到更加乡土的文化精神,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据了解,8月9日,黔东南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村BA”,邀请由石学念等组成的网络红人队,与黔东南赛区冠军黎平队进行一场对决,让“村BA”的热度再持续。而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的战火仍在持续燃烧,“村BA”在贵州各地依旧全面开花,直至决出这一IP赛事的最终冠军。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从长久的酝酿到引爆网络,从来不是为了走红的那一刻,而是让全省各地、下沉至村的百姓真正平等地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当然,“村BA”成为“网红”赛事也绝非偶然,而是贵州在完善基层体育设施、保护民间文化和体育竞技传统,以及在一次次对外推介中刷新外界对贵州印象之后的必然结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72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