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艺术创演繁荣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有序发展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发布时间:2022-07-14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人大网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获悉,自治区成立57年来,在党中央和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800余项非遗项目,平均每年文化惠民演出达4万场次,10万文艺大军遍布城乡牧区、基层一线,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新篇章。我区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文化传承体系最健全、文化保存门类最丰富、文艺发展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文化援藏强根铸魂。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在项目、政策、资金和人才上给予我区文化工作巨大支持,助力西藏文化硕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仅过去5年,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我区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就超过15亿元,先后派出200多名援藏干部和文化专家进藏开展工作,连续派出3批37名“订单式”文化专家进藏,帮助我区打造精品剧目,提升公共文化建设发展水平,文化援藏模式取得重大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自治区文化部门先后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绩效考核办法》等20余项制度,加速推进全区10支专业文艺团队全面提质增效,相继组建76支县(区)艺术团、395个乡(镇)文艺演出队、153支民间藏戏队、5492个行政村(居)文艺演出队,近10万文艺大军活跃在农区牧场;落实“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项经费1.2亿元,选派2000余名文化工作者赴基层,培养3000余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不断健全文化设施网络体系,82个图书馆、82个文化群艺馆(站)、39个县(区)艺术团排练场所、69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00余个文化广场等遍布全区;林芝、拉萨等4市分批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个2021—202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24个2021—2023年“西藏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命名。

  艺术创演繁荣发展。近年来,西藏艺术事业由高产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先后推出《祖国·扎西德勒》《西藏儿女心向党》《天边格桑花》《坚守》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今,西藏艺术工作者们正以每年千部高质量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奋力谱写新时代的艺术赞歌。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有序发展。我区累计投入4亿余元,建成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区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3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06项、代表性传承人96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460项、代表性传承人522名,2034项、1050人列入市县级名录;完成《西藏自治区革命文物(不可移动)简述》编制工作,调查登记革命文物点138处,分别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处、603处、1314处;古籍普查工作持续推进,建立《西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231部(305函)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家单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区文化产业产值从 2012 年的12.7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8.87亿元,各类文化企业达 7000 余家,比“十三五”初期增长1.5倍,从业人员6万多人,全区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达 344家;以“文化西藏”品牌为龙头,以“感悟西藏·爱我中华”等品牌为骨干,形成文化品牌矩阵。我区文化产业以昂扬的发展势头,为西藏文化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区围绕全区“一个平台”“一个品牌”“一张网络”“一朵云”,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分中心1座、市(地)支中心7个、县(区)支中心74个、乡镇基层点697个、农村数字文化驿站项目5492个;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数字资源达50余部9.33TB,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数字资源达4169小时;以“文化西藏”品牌为统揽,持续发力推进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利用“文化西藏”新媒体矩阵和网站累计发布信息5000余条,原创稿件700余条,被中央媒体、区内重点新闻媒体等发布、转载稿件30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4000万次;利用新媒体平台先后开展网络直播50余场次,上传各类文艺作品100部。西藏文化搭乘信息技术东风,正越来越多被世界认知。

  


原文链接:http://xizangrd.gov.cn/gzkx/4178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