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有关要求,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责成市科技局牵头,会同有关单位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全面落实整改要求
2020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形成了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唐良智市长多次出席科普活动,明确提出工作要求。熊雪副市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条对照拟定整改方案,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整改任务顺利完成。
(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把研究办理审议意见与推进全市科普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对标对表抓好整改落实。
(二)依法接受监督。全盘接受审议意见指出的每项问题和建议,按照整体工作部署,逐项对照自查,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举一反三,围绕5个方面的问题和3个方面的建议,梳理细化为17项整改措施。市政府办公厅及时印发《市人大常委会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执法检查整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整改内容、整改目标和时限,做到立行立改、真改实改。
(三)强化跟踪督导。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对整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办,推动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市级有关部门压实工作责任,限时全面整改,确保能整改的事项尽快整改到位,已落实整改措施的事项长期坚持,短期内不能整改到位的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条例》落地落实落细。
二、聚焦突出问题,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一)加强学习宣传,进一步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3项措施,促进“对科普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问题的解决。一是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读书班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和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二是加强《条例》宣传。把《条例》纳入科技系统领导干部法制理论考试重要内容。结合全国法制宣传日、2021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科普班车进区县、科普使者巡回演讲等活动,深入区县、企业、学校、科普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将《条例》作为2021年全民科普知识线上挑战赛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扩大《条例》学习宣传的覆盖面,推动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区县科普工作管理部门、科普基地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开展科普工作的责任意识。推动各区县将《条例》和科学文化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有关业务工作培训、机关党建与文化建设、机关干部职工常态学习内容。市委组织部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班次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重庆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上线新发展格局、5G发展历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普类课程。
(二)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落实科普工作职责。采取3项措施,促进“政府及部门职责有待落实”问题的解决。一是强化政策保障。以《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为契机,丰富完善科普相关条款,拟增加科普理念、科普活动、科普产业、科普人才职称评价等方面内容,进一步补齐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短板。精心编制《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推动形成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服务能力和科学传播体系。推动各区县完善科普工作规划,指导各区县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制定专门的科普工作发展规划。二是推进协调联动。进一步发挥好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2021年4月,召开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全市科普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科普工作任务,推动全市科普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指导各区县建立健全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有19个区县新建或拟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累计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区县达39个,区县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推动科普工作市、区县联动,2021年全市科技活动周设置渝东南分会场活动,覆盖武隆、黔江等8个区县,进一步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应急科普联动协调机制,2020年11月,市科协等5部门印发《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整体协调联动水平,不断增强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三是加强经费保障。严格执行《条例》中科普经费保障有关要求,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2021年,市本级共预算编制科普项目经费1.18亿元,较2020年增长10.28%。统筹科技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对区县已建成科技馆的给予补助支持,并结合运行情况给予绩效奖补。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科协组织服务“三农”的优势和作用。市科技局新设2021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专项,充分保障重点示范科普活动的组织实施。推动各区县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2021年各区县科普经费财政投入金额达1.37亿元。
(三)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采取3项措施,促进“科普阵地建设有待加强”问题的解决。一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等重大科普设施建设已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新建重大科研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科普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市级科普基地,2021年新命名“无偿献血健康教育馆”等38家单位为重庆市科普基地,市级科普基地累计达253家。优化科普基地区域布局,新命名的市级科普基地中,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占比达13.1%,位于主城新区的占比达31.6%。落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普基地的管理职责,优化科普基地的管理评估工作,做好科普基地科普服务评价结果应用,积极推荐有条件的科普基地申报国家特色科普基地,对不合格的督促其整改或摘牌。2021年1月,修订了《重庆市科普基地年度考评综合指标》,实施科普基地能力提升项目,持续增强科普基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加快区县科技馆建设,规范管理共享科技馆、乡村科普馆、校园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建成标准科技馆10座,国家级科普基地达到30家,市级科普基地突破400家,区县级科普基地达到1200家。二是推动科普阵地开放联动。深化川渝两地科普合作,会同四川省共同推动建立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战略联盟,促进川渝两地科普基地、科普专家等资源开放共享,联合策划开展科普论坛、科普研学等主题科普活动,提升川渝科普协同发展水平。2021年5月,推出“川渝科普地图”,作为区域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区县、部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优质科普资源,面向广大市民加强科普活动的宣传推介和科普基地的开放服务。三是促进科普产业稳步发展。完善科普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将财政部和科技部有关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将推动科普产业发展纳入《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2021年4月,发布了《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申报指南》,通过项目引导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持续发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金引领作用,探索建设科技小院,助推乡村科普产业发展。
(四)创新内容形式,进一步增强科普活动实效。采取5项措施,促进“科普活动成效有待增强”问题的解决。一是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注重科普内容与受众需求精准对接,围绕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开展了中小学生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普活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53期,重点普及农业实用技能和科学观念,累计受众达40万人次;面向城镇劳动者策划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技能竞赛等活动;面向社区居民策划开展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急救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参加科普活动,策划举办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和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研讨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和管理决策水平。二是做好重点领域科普。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突出宣传党对科技全面领导和方向指引,展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策划开展科普班车进区县、科普大篷车渝州行、千名林业专家进千村等科普惠民活动。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知水平。围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重庆日报开设“重庆创新故事”专栏,已刊发创新故事23期,阅读量达3800余万次;策划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推动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强化社科知识普及,策划开展大型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常年开展社科讲座“五进”活动。策划举办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活动策划、产品创作、科学传播等主题开展沙龙,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普意识和策划能力。三是打造特色科普活动。精心筹备2021年全市科技活动周,围绕“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主题,进一步创新内容、形式和载体,策划重点示范科普活动20余项,预计全市开展特色科普活动500余项,受众超过400万人次。举办第八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31个区县、5个市级部门近2500名选手报名参赛,吸引超过131万人次线上互动。开展第五届全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吸引635所学校的25.3万名学生参赛。开展第七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参赛作品超过6万件,参与人数达24万人次。推进“应急安全大篷车”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巡回演出宣传活动64场,向市民深入普及交通、消防、居家、生产和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地震局等部门结合世界湿地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纪念日主题,策划开展了一批群众性科普活动。四是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在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向社会集中开放;引导支持各类创新主体面向公众常态化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或者展览场所,促进公众理解、支持、参与创新活动。策划开展全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微视频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等活动,引导支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科普基地增强科普产品作品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的转化。强化社会组织的科普能力建设,引导支持社会组织结合专业优势策划组织科普活动,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智慧和能力的发挥。五是创新科普宣传方式与渠道。督促各区县、市级有关科普基地定期维护、及时更新展板、宣传栏等科普设施展示内容;市委宣传部利用户外T型牌、城区LED屏等,围绕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主题,发布公益广告超过1万平方米;市应急局在轨道1号、6号线开设了2列“应急安全宣传专列”。加大培育品牌科普网站、科普栏目,鼓励和支持电视、报刊等不定期推出专题专栏,重庆日报、重庆电台、重庆电视台等市属主流媒体,打造了《专家面对面》《不健不散》《小小见闻家》等一批品牌科普栏目节目。探索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科普宣传,充分发挥“两微一端”即时、快速、便捷的传播优势,提高科学传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创新重庆”微信公众平台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制作科普海报、小视频、H5等,关注人数超8万人;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运用“每周一图”“八二四研究所”“寻景巴渝”等微信公众平台,宣传自然资源文化;市社科联推动“社科5分钟”成为网上社科普及的重要阵地。
(五)注重激励引导,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3项措施,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强化”问题的解决。一是壮大科普专家队伍。遴选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组建涵盖领域广、专业素质高的科普专家队伍,充实全市科普专家库。充分发挥各行业科普专家作用,围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重大政策等,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做好权威发布、专家咨询、线上传播和线下服务。推动社区科普大学教师资源库建设,加强与高校、学会、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合作,建立多层次科普讲师团、报告团、服务团等。二是发展专兼职人才队伍。开展全市科普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科普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班,切实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管理服务和活动策划水平。在中小学校、科技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科技辅导员队伍,在农村、社区配备专兼职科普员。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打造新时代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品牌,推动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全面融入基层党群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首届“小小志愿者风采大赛”,引导青少年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促进青少年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三是健全科普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建立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体系,实行科普专业技术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探索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科研成果评价等环节。探索在高校开展科技传播、科技教育、科普产品设计等专业建设,推进高层次科普专业人才培养试点。加大推荐表彰力度,推动科学技术普及类成果纳入全市科技进步奖评选范围。
三、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质量
在市人大的有力指导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的整体部署,持续推进科普事业发展,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质量。
(一)进一步强化法制保障。进一步抓好《条例》的实施,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持续抓好科普工作薄弱环节整改,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适时推进《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科普工作重点方向和领域,强化科普品牌培育、科普产业发展、科普人才培养等内容,优化完善有关部门的科普职责,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普工作的保障水平。加快出台《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拟重点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普基础设施提质、品牌科普活动提效、科普人才规模倍增、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科普产业发展跃升等六大行动,推动全市科普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修订完善科普基地创建与管理、科普项目管理等制度,优化科普项目资助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普投入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强化市、区县两级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合力。以科普基地、科普项目的属地化管理为重点,完善市与区县联动机制。鼓励和引导区县加强交流合作,在构建跨区域科普联盟、共同举办科普活动、促进特色科普资源共享共用等方面形成叠加效应。推动科普交流合作,提升科普工作国际化水平,积极拓展交流合作渠道,加大优质科普资源引进力度,鼓励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展览、展示,支持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学术交流活动。
(三)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全市年度科普统计调查和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等工作,定期发布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继续优化科普基地年度考核机制和评估机制,持续提升科普基地公共服务能力。选择大型重点科普活动开展试点,探索建立科普活动的评估机制,确保科普活动务实有效。鼓励社会组织设立科普奖项,奖励在科普创作、科普活动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设置一批专业、公正、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科普奖项。
(四)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战略,实现科普理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运行和运营等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媒体传播平台。发挥“科普文化重庆云”作用,强化科普信息在农村、社区、学校等落地应用。引导各级主流新闻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促进出版单位提高科普出版物质量,引导大众传播机构参与科普作品的创作与制作,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科普服务。
特此报告。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310405
最新加入
王黎明带队赴贵渝学习...
2024-11-20在前行中不断感悟、践...
2024-11-20自治区科技咨询委员会...
2024-11-20人大代表陈兰:“热心...
2024-11-20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
2024-11-201—10月份云南经济...
2024-11-20瓮安县第十八届人大常...
2024-11-20江口县桃映人大:发挥...
2024-11-20全国人大代表热议代表...
2024-11-20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