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十届人大代表郑祥海:我把青春献给父老乡亲

发布时间:2022-03-19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郑祥海坐在家门口整理当天的笔记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郑祥海的行动准则和一生的追求。

  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50余年,郑祥海无时无刻不以这样的准则要求自己。

  这个一生都没有走出过重庆的老人,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

  今年74岁的郑祥海,平凡得像巴岳山上的一棵油松。他从28岁开始担任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4社社长,几十年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劳动、工作、生活……

  但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共产党员,党龄长达51年、连续担任10届镇人大代表。

  数十年来,他任劳任怨服务群众于最基层。尽管已年逾古稀且身患癌症,却坚持奋斗在最基层的岗位上。

  值得信赖的“主心骨”

  回忆起刚刚当代表时的紧张和无所适从,虽然时隔五十余年,郑祥海却觉得历历在目。

  “第一次参加人代会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啥都要学习。”第一次上会提交的建议,郑祥海说他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了,“好像是反映自己身边的事情。”

  对比其他代表提交的建议和议案,郑祥海愈发觉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必须走进群众,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

  那次人代会结束后,“不服输”的郑祥海立志要成为一名好代表,学习便成了头等大事。

  “作为社长,我每天能接触到大量的人和事。参加完人代会回来,我开始特别留意大家说的情况。听到有价值的信息,我就去实地查看,希望深入掌握真实情况,提出有实质性内容的建议。”郑祥海说。

  从那时起,郑祥海每次出门都会随身带一个记事本。有时仅仅是村民摆的闲“龙门阵”,他都一一记录下来,回家后便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翻开记事本,细细梳理一页页的“心声”。

  无论是申请资金维修村里的广播、整治被水流冲垮的河堤,还是帮村里的贫困户修房、带留守老人儿童进城看病、帮智力残疾的村民找工作……只要是他了解到的与村民有关的问题,他都尽力帮助解决。

  “既然肩上有责任,就要做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总能看到郑祥海的身影。

  

  郑祥海自豪地展示部分荣誉证书

  铺就致富路的“耕作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祥海始终扎根在群众中间,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同甘共苦。

  早年,郑祥海带领本社村民种植粉葛和蚕桑200多亩,为全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样板,为群众致富铺好了路子。

  后来,他又带领全村村民种上了粉葛,将粉葛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

  葛粉销路也特别好。以树荫村为代表的“水口葛粉”,成为了铜梁区首个获得国家工商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仅葛粉一项收入就为该社人均增收1000多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价值,永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不断创造价值,推动历史的车轮往前走。”郑祥海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奔走在致富路上。

  栽种500余亩优质水稻,以适应市场需求;种植美国糖柑60多亩3000多株,供应城乡“果篮子”……该社绿色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年实现产值200多万元。

  “村里变化很大,老一辈人不敢想的事,都一件件办成了。乘着党的富民政策春风,我有幸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仍感到自豪。”郑祥海说。

  如今,该社已整社脱贫(树荫村曾经是重庆市级贫困村),实现了全面小康。

  人居环境的“坚强后盾”

  “要想富,先修路。”对这句话,郑祥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认同。

  2012年,郑祥海带领村民打通了本社通往外界的“屏障”:在他组织下,修通了总长为1.3公里的两条公路。一条是通往合川区铜溪镇的出境公路,一条是到村上的主干道社级路。

  修路之初资金紧缺,他多方动员集资,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筹集到40000元。钱还不够,他便带领村民自己干,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

  郑祥海如今回想起来,这两条路修得特别难,不仅仅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彼时,社里的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而他在与病魔进行激烈斗争。

  为了带动村民的积极性,郑祥海顾不上病重的身体,起早摸黑,咬紧牙关拼命干。终于,平整的公路修建完成,结束了该社村民祖祖辈辈肩挑背磨的历史。

  “一身臭汗、满身泥土,每天回家已是深夜,次日鸡还未鸣叫,他又起身出门。”郑祥海老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旧会心疼地“数落”老郑。

  但郑祥海没有停下。

  近年来,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他又组织改造全社村民“家门口”的道路,1550米泥泞小路全部变为了水泥便道;在他的带领下,还完成了2座小桥、1个山坪塘和600米沟渠的修建。

  每到春播秋收,各种大型农机可以直接开到田边;产品丰收了,收购商可以直接把运输车开到农家院坝里……郑祥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下雨天赶场不湿鞋了,粮食和经果也‘旱涝保收’了,购买物资和销售农产品也是靠车运输,全靠郑社长!”在郑祥海心里,村民们说出的这番话,就是对自己的最高赞誉。

  

  郑祥海带领村民修建的水泥路

  无私奉献的“重庆好人”

  2010年,郑祥海被确诊贲门癌。但饱受病痛折磨的他没有就此退缩,继续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经过多方医治,郑祥海的病情仍不稳定,时好时坏,吃饭吞咽已很困难。

  在身体状况极差的情况下,郑祥海也想过辞去社长职务。但在换届时,群众信任他,他仍以高票当选。

  当树荫村党支部书记来征求他意见时,郑祥海毫不犹豫地说:“既然群众信任我,我还是要干下去,这样才对得起大家。”

  从28岁开始担任社长,如今46年的风风雨雨已过去,他始终将群众放在第一位。

  帮村民盖了那么多新房,郑祥海的家依旧是当初的模样,岁月的痕迹刻在了斑驳的墙上。

  “没必要装修嘛,把钱存着,帮村里干点啥不好?”郑祥海含蓄地表达着自己的“不舍得”。

  只有墙上刚刚贴上的崭新春联,诉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

  “这么多年了,很感谢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觉得心里很踏实也很充实。”郑祥海说,“我会一如既往地为群众服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听着郑祥海的话语,一旁的老伴说:“他的癌症虽不能治愈,但多年来也没有恶化。如今老郑也70多岁,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爱国爱家乡、勤俭奋斗的心。看着他仍为树荫村奔波、操劳,作为妻子,我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更为有这样的丈夫而骄傲。”

  君子以行不以言。

  郑祥海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这位让癌症也“望而却步”的老党员、老代表,以忘我的奉献精神感动了父老乡亲,也因此先后获评“铜梁好人”“铜梁十佳道德模范”“重庆好人”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十余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记者|陈越

  编辑|朱苗 成鑫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26753434007149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