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开阳县田坎村:藏在村史馆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0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田坎村村委会主任杨维洪小心翼翼地从玻璃展柜里取出一杆秤,黄色的秤杆泛着光泽,密密的圆点标记了刻度。“这就是我说的那杆秤,据说是象牙做的,我还用火烧过,点不燃,估计是真的。”他细细摩挲着秤杆,语气里带点神秘。

  “这个得找专家鉴定一下,要真的是文物,那要好好保管,玻璃柜还得加个罩子。”第一书记牟光仁,是从贵阳市委宣传部派来驻村的干部,或许是因为职业习惯,看待事情更严谨些。

  这杆秤是从村民李再兴家里征集来的,据说是他家代代相传下来的宝贝。杨维洪去他家搜集老物件时,李再兴十分大方地将这传家宝贡献出来,“反正留在家里说不准什么时候也会搞丢,不如放到村史馆去,还能留给后代看看。”

  这尚未被鉴定过的秤杆,大概是整个南龙乡田坎村村史馆里最贵重的物品,其余的展品则五花八门。耕地用的锄头、马背上的马鞍、农人雨天穿戴的蓑衣和斗笠、纸糊的花灯……都被挂在了木屋里的墙上。当然,还有一些仿古的年代更为久远的兵器,以及高龄进士朱锦雯的牌匾,都被放在了展厅中央的玻璃柜里。馆内搜集的故事同样包罗万象,乡村大事记固然不可或缺,从1949年到现在的发展进程一目了然;如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竟有明确的时间记录,甚至还配了图片;某年某月《贵州日报》重点报道了田坎村,这期报纸也被珍藏起来,就连某个村民做了好事,也悉数记录在案。看似毫无章法,但一间间展厅挨着逛下去,竟尝出了不少滋味。

  村史馆老物件勾起了杨维洪的回忆,将他带到刚回村时的情景中。

  2016年,有46个村民组的大田坎村,由于面积太广、人口太多、经济发展又毫无起色,不得不被分为田坎村和佘家营村。分村之后,村干部人手紧缺,又正是脱贫攻坚的紧张阶段,急需能人参与村寨的管理。正因如此,在嘉兴工厂里打了20多年工的杨维洪接到时任副支书袁刚的电话。

  杨维洪的孩子在嘉兴的工厂里长大,从未体验过乡村生活,踏上田坎村的泥巴路,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看什么都充满好奇。“连活猪都没见过。”杨维洪摇摇头,“谷子是怎么长出来的他们也不晓得。”尽管在嘉兴工厂里早八晚六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孩子也当惯了“城里人”,可真正回到老家住下时,杨维洪才突然意识到,这几个孩子的生命里似乎缺失了很大一块。

  田坎村是贵阳市20个贫困村之一,村民组分布得比较分散,山里也没有几条像样的路。外面的人不想回来,里面的人都想出去,其中最偏远的一个村民组里,大多数房子都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寥寥几户人家守着那个寂静的村庄。人心涣散,田坎村的管理并不容易。

  其实,田坎村曾有不少引以为傲的故事,最著名的当属参与清代乾隆年间贡茶的种植。关于这段历史,杨维洪早已倒背如流,他感慨道:“现在,我们又把南贡茶的历史挖掘出来,村里也早就不种烤烟改种茶了,立志要把南贡茶的品牌重新做起来。”

  杨维洪回村工作后,当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村民们大力发展茶产业,但初期收效甚微。“要种你自己种,谁愿意种茶那种东西?”村民们不买账,杨维洪十分头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茶叶见效慢,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村里人对南贡茶的历史不再在乎。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乡村治理,问题重重的终极原因还是思想上的问题。帮扶田坎村的贵阳市委宣传部的干部们,在村中建立了村规民约,又开设一个“励志超市”,同时,建议村里修建村史馆。2018年,筹建村史馆的杨维洪便全心投入到故事搜集中去。

  “1989年,田坎村群众建设分散式集中饮用水源点,群众开始使用自来水。”黑白图片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咧着没牙的嘴,手里捧着一个白色瓷盆,自来水从龙头里哗哗流下。

  “1990年,实现全村通电。”同样是一张黑白照片,男女老少欢呼雀跃,还有人将两手交握放在唇上呼哨,屋顶上的灯将这些兴奋的面孔照亮。

  在记录了“田坎记忆”的展示墙上,田坎村的往事被一页页翻开,这些都是杨维洪和村干部们在村中一点点搜集来的。

  2019年7月,由贵阳市委宣传部捐建的田坎村村史馆正式开馆,不少村民农闲时都会进去逛一逛。不过,村史馆的建设也不仅仅是为了唤起村民们的认同感,杨维洪透露了另一个想法:“我们下一步想向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搞茶旅一体化。现在南贡茶种植情况不错,可以供人们采茶游玩,如果有点故事给他们听,或许就能留得住人了。”

  在这座传统民居的堂屋里,大门对着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图片,仔细看,竟是一幅油画。油画中,山路四通八达,茶山郁郁葱葱,统一风格的民居散落在山间,青山与绿水色彩明艳,似乎将这间屋子也点亮了几分。

  “这是在这里驻村的县委宣传部干部吴兆刚画的。”站在堂屋中央凝视这幅画许久,杨维洪感觉自己又回到201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他提着一笼火炭进屋,吴兆刚在这最冷的一个月中,几乎每天都呆在这间屋里,手上忙个不停。见杨维洪进屋,吴兆刚无意识地抹了一下流出来的鼻涕,把冻僵的双脚挪到火炭边。“歇一会儿,暖和一下。”杨维洪关上门,将寒风挡在屋外。“来不及了,过完年就要筹备开馆,要抓紧画完。”杨维洪不再打扰,静静地看着田坎村的未来在一无所有的画布上被一点点晕染开来。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28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