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调研 > 正文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2021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05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关于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财政预决算备案审查办法》以及《关于印送两江新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备案审查意见的函》要求,现将2021年1-6月两江新区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预算执行情况

  ——两江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6亿元,增长2.9%,完成年初预算的57.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5.9亿元,增长13.6%,完成年初预算的56%;非税收入完成10.7亿元,下降34.7%,完成年初预算的6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9.4亿元,增长58.8%,完成年初预算的41.7%。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8亿元,下降88.4%,主要是从2021年起市对新区财政扶持政策调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城市建设配套费缴入市级金库。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亿元,下降93.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26.1亿元,下降3.2%,完成年初预算的87.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4亿元,增长1.2%,完成年初预算的42.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2.1亿元,去年同期无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29.1%。

  (二)预算执行分析

  上半年,新区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运行平稳向好,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1.财政收入圆满完成“双过半”目标。从总量及进度看,上半年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总量两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分别占全市的6.3%和7.7%,与上年基本持平。区级财政收入完成进度为61%,高于序时进度11个百分点,圆满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从税种及结构看,占税收收入近四成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共计完成26.2亿元,分别增长10.7%、26.9%,表明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增强;契税增长71%,主要受上半年房地产交易活跃度大幅提高所致;土地增值税下降50.3%,主要受去年同期房地产项目集中清算一次性因素影响垫高基数影响。

  2.工业转型升级对税收支撑作用明显。工业领先房地产行业成为行业之首,全口径入库税收50.4亿元,增长27.4%,占税收总量的五分之一,拉动税收增长5.5个百分点。一方面占工业税收比重超六成的汽车制造业“智能化、网联化”成效明显,入库税收32.6亿元,龙头企业增势喜人,重点整车企业长安福特集团、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汽通用五菱贡献税收20.8亿元,同比增长55.2%;另一方面整车行业带动汽车产业链形成新增长点,汽车零配件企业入库税收10.8亿元,增长43.1%。

  3.金融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税收增长赋能。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口径入库税收47.2亿元和20.4亿元,占税收总量的20.8%和9%,分别增长25.9%和30.1%。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业成为拉动金融行业税收增长的主要力量,以蚂蚁小微贷和富民银行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入库税收11.2亿元,增长69.7%。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龙头企业万塘信息技术、腾讯信息技术入库税收11.5亿元,增长47.4%。

  4.财政支出保重点促发展有力。在体制调整财力趋紧的情况下,认真落实“三保”要求,做好重点民生保障,上半年教育、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合计13.9亿元,增长35.2%。安排超七成财力投入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域,其中:投入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6.2亿元,占财政支出56%,保障了协同创新区建设、龙兴足球赛事中心、礼悦智慧园、三大新城建设、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等全区十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5.1亿元,占财政支出16.9%,保障了长安高端品牌整车项目、三一重工重庆智能装备产业园、吉利高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

   二、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及落实人大预算备案审查建议情况

  上半年,两江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特别是敏尔书记、良智市长调研新区时的指示要求,围绕新区打造“两大”定位、建设“两高两区”目标,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加快补链强链,助推产业发展,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助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上半年直管区GDP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11.9%,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工业投资、数字经济增加值、招商引资等多个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快速增长、领跑全市。一是补链强链助推产业发展。立足补链强链,谋划实施“链长制”,推动资源要素加快向产业链群集聚,新引进制造业项目18个、合同投资额607亿元,增长142%,产业高质量发展韧劲和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加快发展“线上经济”“夜间经济”,大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规上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综合指数回升至59.6%,同比增长13个点。二是协同创新加快资源集聚。将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出台“1+2”系列文件,瞄准“科创+产业”,加快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上半年新增大院大所5家、累计落地35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521家、增长65%。抓好礼嘉悦来智慧园建设,丰富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58.7%,新增注册数字经济企业550家、增长30%。三是优化环境助推开发开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门户枢纽功能,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6%,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355亿元、增长55%。与天府新区组建8大产业联盟,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万州区挂牌设立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落实好“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战略。

  (二)加强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应对财政体制调整。认真分析、全面评估新一轮市对新区财政扶持政策影响,及时提出应对举措;结合新区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政策宣传,为直属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举办2期财政体制宣讲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全面梳理市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厘清市区支出责任,初步提出分类解决措施。二是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办理全口径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27.1亿元,较上年增加14.1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水土保持补偿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非税收入划转税收机关征收,优化征管程序,提升征管效率。三是拓宽渠道提升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债券资金,上半年到位新增政府债券资金30亿元,获得再融资政府债券额度20.1亿元,极大地保障了两江协同创新区、龙兴足球赛事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上一轮市对新区财政体制结算,获得财政补助资金23.6亿元,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三)规范管理,推动预算制度改革

  一是高质量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认真落实全市财政预算一体化工作部署,4月份完成基本支出复盘,6月份完成项目支出复盘以及预算执行、核算等基础性工作,获得市财政局的通报表扬;全面开展项目梳理,规范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梳理、完善支出政策和标准,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开展政府投资历史遗留项目调研,对22个政府投资项目遗留项目进行实地走访及座谈调研,已完成调研第一阶段工作;健全信息化项目、应急项目、200万元以下项目、零星小额工程项目、保障性住房小区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和管理机制。三是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完成全区77个预算单位、9个主管局共2000余个项目、577亿资金的绩效自评,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

  (四)深化改革,盘活国资国企效益

  一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制订并印发《两江新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初步拟订并明确“一企一策”改革思路和方案,围绕“功能明确、主业突出、制度科学、管理先进、企强绩优”的20字总体目标,整合直属企业同质化业务,突出主责主业,激发国企体制机制活力。二是不断增强国资统筹能力。全面梳理直属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情况,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提升资产收益率;加强直属企业主导、参与、代管基金管理,摸清家底,优化运行机制,树立“两江基金”品牌,更好发挥基金撬动作用。三是切实提升国资监管水平。理顺出资人和监管机构身份的职能职责边界,优化国资监管机构自身组织建设、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充实国资监管力量;优化监管方式手段,持续优化完善清单管理,制定国资监管机构的权责清单并动态调整,加快新区智能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提档升级,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增强监管履职能力,加大精准监督力度。

  (五)加强管控,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加强债务风险管控成效显著。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定,加强债务风险管控,新区目前处在绿色等级风险区域;降低融资成本,新区全口径综合债务成本仅4.2%,较LPR基准利率低45个BP。二是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着眼片区整体开发平衡,推进协同创新区建设一体化融资,通过国开行长期贷款融资125亿元;探索公益项目建设新模式,在政府债券、财政出资基础上,通过融资租赁、账户招标等多渠道筹集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建设资金;会同江北嘴集团,积极推动制定寸滩邮轮母港项目资本金及投融资平衡政策支持方案。三是加强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坚守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底线,严格落实年度化解计划,组织直属企业积极稳妥化解存量,上半年化解隐性债务22.2亿元,有效降低了债务风险。四是加强政府债券资金管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强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管理,督促项目业主加快项目推进,尽快形成实物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下半年财政形势及工作安排

  (一)财政形势分析

  下半年,新区经济将延续上半年的积极走势,GDP增速预计有所回落,但仍有可能保持较快增长。财政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1.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释放增收潜力。随着新区工业补链强链持续加快、消费市场加速回升和创新资源快速聚集,特别是京东方六代线、康明斯、三一重工等重大项目陆续投产放量,中金资本、度小满金融相继落户,新区重点行业发展动能较强。在新区经济持续向好带动下,重点企业税收预期向好,加之招商引资新兴税源涌现,新区税收增长潜力大。

  2.复杂多变环境加大收入不确定性。一是土地出让和房地产行业税收存在不确定性。上半年土地出让受“双集中”政策影响,直管区经营性用地供应节奏放缓,土地出让契税仅入库2.1亿元,同比下降30%。房地产交易虽然活跃,但受政策影响,上半年居住项目规划许可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71%、10.9%和46.2%,市场后续供需平衡存在不确定性。二是税收政策调整导致短期冲击。随着新《契税法》9月实施,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申报由月改季,导致税收延迟入库,影响下半年税收收入。大额增值税留抵退税仍将持续,直接拉低税收增长。

  3.财政支出增长加大收支平衡压力。市对新区财政扶持政策调整导致新区财力大幅下降,加之入库级次调整,土地出让收入和配套费收入返还“时间差”将冲击当期财力。两江协同创新区、龙兴足球赛事中心、三大新城建设、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和9号线增加站点、寸滩邮轮母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较大,招商引资产业扶持需求逐年增大,教育、医疗、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增加,对财政做好收支平衡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两江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围绕新区“两大”定位、“两高两区”目标,勇担使命再出发、干在实处走前列,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新担当、新作为在全市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收入向“重点产业”要效益。聚焦产业链产业端供应链,落实“链长制”要求,优化产业扶持举措,主动介入招商引资,为经济服好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兑现扶持资金,为企业服好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市场服好务。加强与税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做好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研判,加大征管稽查力度,抓大不放小,确保主体税种和附加税种同步征收到位,努力完成全年收入目标。

  2.支出向“结构调整”要效益。严格落实过紧日子有关要求,督促预算单位加快直达资金、政府投资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整合清理信息化项目、运转类经费等预算安排,有保有压,做好资金平衡,集中力量支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及民生领域补短板。

  3.管理向“规范精细”要效益。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使用新系统编制2022年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修订预算管理办法,出台预算调剂等配套办法,建立全面覆盖、分类合理、互不交叉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严格执行预算公开评审,加大预算绩效评价力度,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4.改革向“盘活四资”要效益。结合国企改革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提高国资运营效益。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公益项目建设新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用好土地资源,统筹谋划土地出让进度,多渠道扩充财力。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持续化解隐性债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244266511675461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