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专题博物馆:用特色讲述贵州故事

发布时间:2022-02-2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游客在都匀市三线博物馆参观。 肖伟 摄

  

  

  网红打卡地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左春林 摄

  

  

  学生在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参观。 彭俊 摄

  

  据了解,我省目前有50多家各类博物馆,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占据一定比例。在众多的博物馆中,专题性博物馆以其鲜明的个性色彩吸引世人目光。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奢香博物馆、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等,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文化符号,告诉人们贵州的前世今生和风采神韵。

  在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语境下,这些专题性博物馆无疑是一支深沉而又铿锵的生力军,贵州的历史文化通过这一窗口得以向外界展示。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性场所,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知识接受、文化教育和艺术欣赏的公共文化平台,也助推文化和旅游走向深度融合。公共文化空间的这种叠加效应,为人们开辟出更多的文化福利和文化分享渠道。

  18个世居民族镜像,构成了贵州山地文明的底色,历史风云的纵向轴线与劳动生活的横向截面,让这个底色丰富斑斓。“多姿多彩”的人文符号无需找寻过多因由来表达,只需凝眸一眼,就可感知这个底色的魅力有多巨大。

  浩瀚资源阐释生态演变

  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与兴筑西路交汇处,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以其非凡的气势吸引着过往路人的目光。建筑前广场一块大石头上刻写的“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字样,告诉人们这栋建筑的基本功用。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外形设计汲取梵净山蘑菇石元素,个性十足,2020年一举夺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该馆馆藏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岩矿标本等藏品达10余万件,设序厅、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及互动展区,其中4个常设展厅分别为“神秘贵州”“多彩贵州”“富饶贵州”“奋进贵州”,展陈内容立体、丰富。

  专题呈现贵州地质文化、免费向公众开放、2021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这些特质,彰显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这一公共空间的惠民、利民、育民属性。自去年8月14日开馆以来,越来越多的贵阳市民涌进其间,人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了解中国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贵州的亘古身影与当下图景。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是贵州地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展示的不仅是复杂绚丽的地质构造,还有清晰厚实的文化肌理。”贵州省地质文联副主席陈跃康说,贵州的地质文化繁花似锦,地质博物馆既是一种文化表达,更是“文旅+”的路径拓展。

  与“地质”的“坚硬”相对应,位于湄潭县的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飘荡的是袅袅不绝的茶香。2013年遵义市第二届旅发大会期间正式对外开放的这座博物馆,实际上是一个主题集约,包括分布于湄潭县城等地的中心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贵州茶工业博物馆、东方红电站陈列馆等的专馆,多元化、发散式展示贵州茶文化是它的特色。

  该馆的中心馆在湄江镇天文大道的“中国茶城”内,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前言”“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茶叶农垦”“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业”“茶礼茶俗”10个部分43个单元,详细地向参观者展示茶文化的历史脉络。

  湄潭县政协原副主席周开迅,因曾主持建设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之中心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贵州茶工业博物馆馆群,而感喟这是他一生中做得做漂亮的一件事。在他看来,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无疑为贵州茶文化遗产搭建了一个很大的“家”。

  多彩风物展示人文气象

  在被誉为“黔南第一胜景”的黄平县飞云崖,“掩藏”着一个别具一格的“宝贝”——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该馆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节日博物馆,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收录其中。

  多元而又融合,缤纷而又和谐,这就是贵州民族节日的磁性所在。形式多样、内容繁多的民族节日,夯实了“多彩”的底蕴,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正是基于这一丰富资源而诞生的。1200多件贵州境内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瑶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文物,以及一批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向人们讲述山地贵州的人文故事,也展示生长于斯扎根于斯的文化奇葩。

  文旅融合的今天,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已然成为飞云崖景区的重要景点,“网红打卡地”顺理成章。文化学者顾久认为,该馆是深厚悠长的民族文化长廊,它向人们展示了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向人们呈现了一幅民族之间美美与共的生动画卷,文化与旅游的嫁接,使得这处文化空间透射出一种入心入肺的力量。

  与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异曲同工,位于三都自治县三合街道办事处三郎新城区的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以展示中国水族历史与文化为主题,既是三都及其他水族地区水族文化的宣传展示综合体,也是水族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及休闲旅游景点。文与旅嫁接,圆润天成。31个展位陈列着的水族服饰、水族历史瓷器、水书抄本、水族铜鼓、水族马尾绣等展,诠释水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VR虚拟现实、特效影院、全息影像、镜像空间等多媒体展示手段,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增添新亮点。自2016年开馆以来,该馆接待了来自省内外游客共30多万人次,人们在领略水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对三都这片土地产生向往。

  位于凯里市广场路5号的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以其民族服饰展陈“制造出强大的文化场景”。在4个基本陈列展中,服饰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陈内容显得十分耀眼。以苗族侗族为主的民族服饰、绣片、背带、银饰等精美的展品,琳琅满目,风格各异,体现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服饰多元化的特点。而在以图片文字说明、场景模拟再现、实物展出等方式展示的非遗馆里,人们可一览黔东南州列入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宝贝。在黔东南作家陈亮看来,文旅融合的大背景推动,黔东南的文化亮点较好地实现了“旅”的切换,人们通过旅游的方式认识、了解黔东南,也在一件件非遗产品中感受到贵州民族文化的气息。

  特色展陈呈现文化图谱

  但凡到过大方的人,大多知道位于县城北奢香陵园内东南角的奢香博物馆。绵长的历史脉络,使得这个西南地区第一个以民族历史人物为名的博物馆,在闪耀水西文化色泽的同时,也彰显乌蒙山区曾经的精彩。

  奢香博物馆的建筑样式凸显彝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整个布局结构紧凑,楼台重叠,嵯峨雄浑,气象奇伟。该馆用大量的出土文物、文献和图片资料,展示彝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艺术,以及美丽富饶的彝族山寨景色。而专馆陈列了有关记载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史志文献和近现代研究、评介奢香夫人的各种资料,以及反映现代少数民族生活的异彩纷呈的农民画。

  “奢香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水西文化在现代语境下有了一个通达精神深处的载体。”曾担任电视剧《奢香夫人》美术师的杨超参观奢香博物馆后说。大方县史学专家杨鹏多年在奢香博物馆工作,在他看来,“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或国家文化的底蕴和精神面貌,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内涵。奢香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出了特色。”

  与奢香博物馆遥相呼应的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是黔东的一个文化地标。该馆原在铜仁市东山寺内,2010年铜仁市投资2000多万元在民族风情园内新建了馆舍,馆舍面积达8147平方米。博物馆有3层,展陈分为“傩的起源”“贵州傩文化概况”“贵州傩文化的艺术特色”“铜仁傩文化的影响和研究”“曲六乙捐赠精品展”5个部分,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种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傩道具、傩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这些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贵州傩文化的原貌。馆内的傩戏表演队,还不时为参观者作活态表演,让人们在那些表演中感受傩文化的神奇。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曾对该馆作了专题报道。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龙凤碧说,该馆每年坚持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傩味春节”“青少年DIY免费手绘面具”等品牌相继形成。“我们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丰富创新的临展内容,并以临展为契机,开设专家座谈、专题讲座、作品集赠送等服务项目。近年来,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均在13万人次以上。”

  博物而藏,博藏而展,博展而达。新时代的博物馆,尤其是专题性博物馆,发展和生存虽然赖于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但人们心底对文化的渴望,更显重要。而特色各异的博物馆,为这个渴望提供了“给养”的良好平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26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