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有关部门应询时透露年底前完成77家公立医院规范化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1-10-23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关部门应询时透露:

  年底前完成77家公立医院 规范化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9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聚焦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多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现场发问,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药监局、省医保局、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到场应询。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在应询时透露,年底前,我省将完成57个县的77家公立医院规范化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疫情时可开放不少于5623张可转换传染病床,实现“平疫结合”。

  如何建立高效联防联控机制?

  村居将全面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

  广东是人口流动大省,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对疾病防控的理解不够、重视不足,仍然存在部分区域配合不畅、部门联动失灵等情况。询问一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曾超鹏首先提问,如何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

  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回应称,一些地区的确存在调研指出的问题,一方面,外防输入压力大,另一方面,疫情在国内、省内反弹的风险不容忽视。下一步我省要全面建立完善“管行业必须管疫情防控”和“疫情防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工作制度,加快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全面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落实人员、财政等相关配套政策,兜牢基层网底。

  为全面加强平战结合的联防联控处置机制,省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要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信息交流机制,畅通向国家和兄弟省份的信息通报渠道。同时,计划围绕科学划定管控范围、流调溯源、隔离准备、全员核酸检测、“四集中”医疗救治、信息发布6项应急处置关键举措,不断优化提升预案。

  疫情实时监测能力怎么提升?

  简化报告环节实现关口前移

  通过多点触发快速预警,实现高效准确的疫情监测,是做好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关键所在。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克昌提问省卫生健康委,下一步如何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完善智能化预警系统,增强传染性疾病实时监测能力?

  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朱宏回应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我省建立“跨部门数据采集共享、多部门多渠道风险评估、公安大数据平台支持、核酸检测数据汇聚分析、多病共防监测预警”的信息共享机制,并建设省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防控预警系统,进一步提档升级传染病实时监测预警分析能力。

  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运行,朱宏称,将依托广东省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扩大监测预警系统覆盖范围,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分析利用监测信息,提高预警准确性和灵敏度。

  朱宏还透露,将畅通多部门数据来源渠道,建立完善多部门、多元数据共享工作机制,实时共享监测数据,优化数据采集方式,建立更加智能的症候群监测预警模式,简化监测报告环节,实现预警监测关口前移。

  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进展如何?

  拟选址东莞麻涌镇,正推进招标

  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医院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对于强化我省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重大传染性疾病首诊发现和防控应对处理能力至关重要,目前进展如何?

  面对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涛的上述提问,朱宏称,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省级传染病医院)拟选址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海心沙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工作基本完成,评估评测、用地手续等招标工作正在推进。下一步,将加快建设进度,加强与高水平医院和医学院校合作,填补湾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灾难救援实训基地的空白。

  在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建设方面,朱宏透露,年底前,我省将完成57个县的77家公立医院规范化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疫情时可开放不少于5623张可转换传染病床,实现“平疫结合”。

  围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救治和服务能力,朱宏回应称,将以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基层机构活力。同时,实施医疗救治能力强县工程,加强乡、镇一级诊疗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式,夯实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基层卫生人才基础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rd.gd.cn/rdlz/jdgz/202109/t20210928_1848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