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全面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  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10-21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 2019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到 2021年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与时俱进地把“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国家法律,“全过程人民民主”日益为公众熟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力“代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最高实现形式、可靠制度保障。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推动力量。

  按照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部署,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将此项工作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主要抓手,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载体,制定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三年计划”,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促规范、三年提质效”的建设总路径,通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将人大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21年是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三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为全面回顾总结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进一步挖掘并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提质升级,课题组深入吕梁、长治和晋城等市(区、县)实地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代表联络站高效高质运转,切实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智慧和人大力量。

  

  主要成效

  目前,全省共建成 1510个代表联络站、3783个代表联络点,实现了 1276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9.2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全覆盖。一个个代表联络站(点)如同延伸到基层的“根脉”,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当中,把人大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三晋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联络站建设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019年、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规范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运行的指导意见》,为高效推动代表联络站“建”“用”“管”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实践中,各地人大因地制宜,按照“站点建设标准化、日常管理规范化、代表参与定量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处理问题程序化、推进联络站工作特色化”的“六化”标准,不断健全完善了代表信息公示制、代表接待群众制度、联络站(点)代表工作职责、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分级处理制度、代表履职登记管理制度、代表述职制度等工作制度,特别是抓住重点工作、突出结果导向,围绕受理、交办、督办、反馈及评议各环节,建立了一整套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运行机制。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依托代表联络站(点)这个载体,一大批群众关切但往往“不好管”“声音小”的难题迎刃而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抒写了“人民至上”理念在山西的生动实践。2019年以来,全省各代表联络站(点)共收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 8.4万余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近 6万件。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各地人大在做好代表联络站“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自选动作”,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联络站 +”工作模式。吕梁市探索建立“领导干部 +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联络站 +社区治理”新模式,市县班子领导深入联络站联系群众已成为常态;阳泉市把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接入联络站,组织代表在联络站对提交市人代会的各项报告进行网上会前预审;太原、忻州等地探索“联络站 +立法点”,通过联络站平台,积极组织代表、选民参与立法项目建议征集、法规草案意见征求、立法调研,使地方立法更接地气、聚民智,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注入了新活力。

  

  存在问题

  对标全国人大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课题组调研发现,当前代表联络站建设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短板与差距,亟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一是代表进站履职能力有待提高。当前,五级人大代表已做到了编站注册“全员覆盖”,但部分代表履职意识、履职能力不强。代表中的职务代表特别是领导干部代表进站履职难以保证,缺乏持续性。换届后,部分基层代表履职能力不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之甚少,对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基本的常识,不知道如何行使代表权利。二是代表联络站运行效能有待提升。代表进站履职相关服务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人大常委会将代表意见建议转交有关部门后,对办理的进度、代表满意度等缺乏跟踪监督,导致代表进站热情和成效不尽如意;一些联络站在开展工作时,主题不够突出,坐等群众上门多,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足,工作安排科学性针对性有待加强。三是代表联系群众方式不够灵活。目前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大多采取定点定时方式,且只停留在访谈、慰问、座谈等传统形式上,对信息时代下的联系方式运用不够,缺乏双向的互动联系,容易导致代表联系群众的空虚化。此外,部分农村不同程度存在“空壳化”问题,留守妇女、儿童、老人进站反映问题不方便,代表走访也因在村人口结构的原因,导致收集问题覆盖面不全。

  

  具体建议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同人民在一起、一切为了人民,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努力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贴近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代表联络站渠道反映给党委和政府,推动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代表联络站里生动讲述人大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民主树干更加“枝繁叶茂”。

  完善机制,不断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联络站运行机制,为代表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抓好履职培训。把代表学习、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代表在接待群众、听取民意、撰写议案建议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闭会期间各类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二是建好履职档案。为所有代表建立分类科学、标准规范的履职档案,全方位记录代表履职过程。建立代表履职积分制,将代表履职情况量化、细化。三是强化建议督办。建立台账管理机制,压实办理责任,公示办理事项和办理结果,选择部分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和跟踪督办,年终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激发代表的履职责任感、履职有果的成就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四是完善奖惩和退出机制。健全代表述职评议制度,代表定期向选民群众述职,并接受人民评议,促进代表树立群众观念、选民意识,自觉接受选民群众监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的监督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将代表履职表现作为人大换届时推荐连任的重要依据,对不自觉或不正确履职的代表根据不同情况做告诫谈话、劝辞代表职务和终止代表资格等处理。

  找准定位,不断增强联络站工作规范性。代表联络站是新形势下连接代表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不仅要有高标准的硬件、完善的规章制度,更要注重依法履职,不断深化代表联络站依法规范化运行,让“小阵地”释放“大能量”。一是找准定位。立足把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人大代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地,依法履职阵地,联系群众的场地,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始终把推动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联络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不断健全群众进站反映事项的受理、分析、交办、督办、反馈等工作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可以当面答复或者作出解释的,由代表当场给予答复;一时不能解决的,汇总分类,确定督办代表,属于乡镇职权范围的,通过乡镇人大交由同级政府办理,需要由上级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处理的,通过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部门逐级提交处理;属于信访件的,由代表转交信访部门,按信访程序进行解决,并督促相关部门明确办理时限,妥善解决并及时回复选民,因各种原因确实不能解决的应向有关部门了解详细理由,并及时答复选民。最后要向选民回访,接受选民评议打分。三是注意区分代表联络站和信访室的关系。信访室是政府部门下派机构,代表联络站则是人大系统的基层阵地,分属不同的制度设计。不能把代表联络站变成第二信访室,代表联络站只受理一定区域或者面上的共性问题,将接收到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不处理群众个人信访件。

  丰富内涵,不断提高联络站工作实效性。代表进站履职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民生热点,让民情民意民智贯穿履职“全过程”。一是依托代表联络站平台,扩大代表、群众对立法工作的参与。将代表联络站和人大立法联系点相结合,把“小切口”立法的项目选定与代表联系群众收集的意见建议结合起来,让群众意见体现到法律条款中,让立法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二是积极推进代表联络站和网格化平台共建共享。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综合考虑代表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实际情况,根据社会治理网格分布状态,划分人大代表履职网格,将代表安排到相应的网格区域,每名代表可对应三到五个网格,选聘两到五名网格长为民情联络员,不断拓展延伸代表联系群众覆盖面。三是以代表联络站助力基层治理。在倾听群众“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将社会矛盾化解作为代表联络站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民选,人民矛盾代表解”的作用,让代表全程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各个环节。四是实施“代表督事”制度。由代表联络站牵头成立督事小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对办理缓慢、故意拖延、敷衍了事的,及时向人大常委会反映,由人大常委会适时进行质询、问责,加快问题的解决。五是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推动建立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不同主题,安排职业对口、专业对口的人大代表参与接待群众活动,提升代表活动效果。六是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借助报社、电视台、电台和网络等媒体,对代表联络站组织的接待群众、视察、调研等重大活动及时进行报道,广泛宣传优秀代表履职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促履职担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代表、推崇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良好舆论氛围。

  创新方式,不断拓展联络站工作深度广度。一是深化“面对面”联系。鉴于人大代表兼职制度的客观现状,代表应主动联系代表联络站负责人,约定进站时间,以便更高效高质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更有力度地帮助群众办实事。同时,提倡代表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各种意见建议。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人大代表联合进站,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二是推行“互联网 +联络站”模式。构建“实体 +网上 +掌上”的代表联系群众新渠道,在联络站公布代表联系电话、电子邮箱、QQ号和微信号等信息的同时,设立网上联系站、履职微信群等,线上接待群众,收集、汇总、梳理并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反馈,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的便捷化、智能化、履职管理数字化,以代表履职“全天候”推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鉴于开发网上系统所需费用昂贵,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统一开发,市县接入运用。 (本文作者:马冰英师彦才李静)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tszs/482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